央广网

第十四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活动——首届中国电影美学年会成功召开

2018-09-05 20:15:00来源:央广网

  

  与会学者主题演讲与研讨(央广网记者 苑竞玮 摄)

  央广网长春9月5日消息(记者何源 苑竞玮)今天下午,首届中国电影美学年会在长春召开。作为第十四届中国长春电影节的精彩活动之一,本次年会的主题为“中国电影的美学形态:变迁与传承”,汇聚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丁亚平、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志敏、《当代电影》杂志社主编皇甫宜川、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陈犀禾等一大批电影理论、影视美学方向的学者和专家。

  本次年会是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和长春电影节组委会联合主办,国家电影局艺术处处长陆亮、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张小光出席年会并致辞。陆亮说:“近年来,我们的政策大力扶持中国电影走出去,尤其‘一带一路’带动下,中国文化得到了大力推广,被世界认可,更多人认识到了中国电影的文化名片。我们要认识到,如何坚守中国电影的美学品格,如何借鉴好莱坞的有效模式,又不丧失中国电影的民族风格;如何广泛学习西方经典,又能扎实描述中国现实。这些问题摆在电影美学面前,需要我们解答。”陆亮认为,当下中国电影创作迫切需要技术创新与品质升级,需要电影美学建设给予后台支持,所以这也是召开首届2018年中国电影美学年会的重要意义。

  在主题演讲环节,各位学者立足现实主义电影语境,列举了大量口碑好、票房佳的电影作品,深刻研讨了“现实主义电影美学传统与商业类型电影的创新”、“新语境下中国电影美学发展问题”、“当代现实主义电影创新的理论契机、社会语境与美学策略”等学术议题。

  

  首届美学年会主题演讲内容介绍(央广网记者 苑竞玮 摄)

  中国艺术研究院丁亚平研究员认为,结合当下新语境中国电影美学的发展,电影不只是一面镜子,也不只是限于某些电影技法。它反映生活,表现社会,同时更重要的是电影本身如何照见生活,怎样在影像表层真实之下呈现电影艺术家对生活的独到的认识和理解。这是涉及到电影艺术、电影美学的本质。

  丁亚平研究员梳理总结了近年来的国产电影,特别是现实题材电影几个革命性的变化:第一是军事题材、战争题材的影片有了突出的表现,《红海行动》、《战狼》这些作品直接体现了国家意志和家国情怀,通过这样的电影讲述来凝聚民心、凝聚民族力量,塑造英雄,融入了民族化的现实表达;第二是反映真实的电影影响力在增加,他以近日票房口碑双赢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为例子,“这部电影展示现实主义电影的趋向,表明了国产电影现实题材有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不是药神》让很多观众甚至感觉到自己的经历和剧中人物是一样的,所以影片当中的一些东西会击中观众的心;第三是国产电影,特别是合拍片,这些年来塑造出了一大批典型人物,许鞍华导演的《桃姐》、陈可辛导演的《亲爱的》,还有《我不是药神》等作品。因为有了这样一批人物形象,使现实题材电影争取到了市场,吸引了观众,因而有长远趋向的实力和前景。”丁亚平研究员强调,因为有了这些变化,国产电影美学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的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和心灵的美。

  讨论现实主义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中国电影的继续发展,希望中国的电影越来越好,越来越被国人喜欢,也被世界其他的人们关注。对此《当代电影》杂志社主编、研究员皇甫宜川给出了建议:投资方应该看到现实主义题材的广阔前景;电影工作者应该学习中外历史,了解掌握当代电影艺术,对电影创作本身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第三点是创新,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基础,现实主义也会随着创新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增添更加丰富的资源。

  据了解,首届中国电影美学年会明天上午将继续开会研讨,同时中国电影资料馆将举行“中国电影学术网”上线仪式,9月8日还将举办第四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这也是第十四届中国长春电影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编辑: 郅怡婧

第十四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活动——首届中国电影美学年会成功召开

今天下午,首届中国电影美学年会在长春召开。作为第十四届中国长春电影节的精彩活动之一,本次年会的主题为“中国电影的美学形态:变迁与传承”,汇聚了一大批电影理论、影视美学方向的学者和专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