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滨海花园魅力威海:传红色经典 享绿水青山

2018-07-18 09:2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威海7月18日消息(记者郑皓月)位于山东半岛东端的威海,是一个美丽的海滨花园城市,花满街、树成荫,宁静、整洁的市容环境,使这里成为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

  7月17日,来自全国50多家主流媒体的记者们来到威海,在刘公岛参观东泓炮台遗址、甲午战争博物馆,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进力量;参观华夏城生态修复项目现场,探寻矿山废墟变身绿水青山的生态传奇。

  刘公岛:打造党性教育基地 传承红色基因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央广网记者 郑皓月 摄)

  7月的刘公岛碧海蓝天,远眺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顶部,象征北洋海军将士形象的人物雕像正手持望远镜,守卫着中华海域。岛之上,甲午殇。历史上,在这片海域发生的中日“甲午海战”,把刘公岛深深刻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记忆中。每参观一处遗址,就像翻开一页发黄的日历,时刻告诫后人,落后就要挨打。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新世纪的刘公岛,建起了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刘公岛教学区。岛上现有北洋海军提督署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是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自2016年6月基地开办以来,先后有700多个班次,3万多名党员干部来刘公岛学习接受教育。

  “教育基地不同于历史展馆,不能只陈列史实,更重要的是让历史说话,发人深思、启迪心灵。”刘公岛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做的就是让文物活起来,并把它们运用到党性教育基地的教学之中,让走进培训基地的学员感受到了强烈的心灵震撼与灵魂触动,传承红色基因。

  华夏城生态修复项目:让废墟上开出美丽的花朵

  

  华夏集团董事长夏春亭介绍华夏城生态修复项目(央广网记者 郑皓月 摄)

  威海华夏城生态修复项目的旧址,原本是在一片废墟之上,华夏人历经12年,投资44.3亿元建起了这片鸟语花香、郁郁葱葱的地方,并成为了“中国生态环保第一城”。

  改革开放初期,这里靠山吃山,大规模开山采石,靠卖石头增加收入,高峰期共有44个采石场。刮风灰尘飞,下雨泥浆流,附近群众意见很大。

  12年来,他带领华夏集团共填土方5692.67万立方米,修复、建造大小水库35个,栽树1127万棵,一座建在矿山上的环保生态城悄然崛起。周边13个村享受“环保福利”:曾经的采石立面变成了九曲情人街,堆放碎石、废渣的山谷变成了龙湖,巨大矿坑变成了胶东民俗馆、神游传奇剧场……

  在华夏城生态修复园里的每一块展板都展现了一个蝶变故事,对比同一位置生态修复前后的照片,夏春亭激动地告诉记者:“过去70年代,这里全是采石矿区,共有44个矿坑,修复后现在成为了真正的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修复生态环境,绿化造福桑梓。从刘公岛到华夏城生态修复园项目,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威海的城市面貌,彰显了威海城市发展的方向和决心。      

编辑: 郑睿

【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滨海花园魅力威海:传红色经典 享绿水青山

位于山东半岛东端的威海,是一个美丽的海滨花园城市,花满街、树成荫,宁静、整洁的市容环境,使这里成为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