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6月21日消息(记者杨静)上海徐汇区与区域内7家三级医院签署合作协议,启动7个学科项目型医联体建设,组成学科项目型医联体,更精准瞄准社区里的重点慢性病,这是徐汇区在医联体建设方面所做的新探索。

  为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在重点慢性病方面的诊疗能力,今年年初开展的大调研活动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比如恶性肿瘤、老年精神疾病等的防治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辖区老百姓的需求,而学科项目型医联体建设的初衷之一。以肺癌为例,2017年,在徐汇区的户籍人口中,肺癌初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女性第三位,肺癌死亡占户籍居民全死因的6.82%,是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

  而有研究显示,早期筛查能使肺癌死亡率降低约20.3%。把好肺癌早干预、早发现的第一道关口,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与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合作的“肺癌早期筛查及防治一体化”项目应运而生。对家庭医生签约对象中45-70岁人群开展肺癌高危因素调查,确定重点人群之后,转介到胸科医院进行精准筛查,对筛查和治疗后的人群开展跟踪管理。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大量病例的实践以及胸科医院定期的培训、带教,社区医生作为“健康守门人”的能力将被强化。更重要的是,区域居民肺癌早发现、早治疗的几率将大幅提升,死亡率将大幅下降,居民的就医安全感、获得感将大大提升。与市精神卫生中心合作的“老年精神专科建设及老年认知障碍综合干预项目”,与眼耳鼻喉科医院合作的“社区眼耳鼻喉专科能力培训及分级诊疗项目”,以及与肿瘤医院合作的“病理远程会诊中心项目”,都是针对社区中服务能力最薄弱的学科,通过与三级医院疾病管理的联动模式的建立,满足患者的健康服务需求。

  上海徐汇区内三级医院比较多,也比较集中,如何让这些在地的资源能更好地服务辖区内居民,徐汇区政府动足脑筋。学科项目型医联体的建设,将目光聚焦到专科、专病上,旨在三级医院与区内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架起“直通车”。三级医院的优势医疗资源通过项目的形式,下沉到医疗卫生网络的网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数年的建设,同质化的健康服务体系将构建起来。与龙华医院合作的“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建设项目”以提升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为目标,在徐汇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徐汇分基地,开设13个流派特色专病门诊,龙华医院将派驻专家指导小组。徐汇区卫计委称,目前正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探索院内制剂区域共享机制。也就是说,未来,对一些疗效突出、临床需求量大的中药制剂,老百姓不用再跑到龙华医院,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够配到。与国际妇幼保健院合作的“预防儿童肥胖社区-家庭-母婴综合干预项目”正是秉持这一理念。

  针对备孕妇女、孕妇、0-5岁儿童三类重点人群,建立肥胖高危因素的筛查标准。对符合儿童肥胖高危因素的人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早期干预和跟踪随访。和儿科医院协作的“社区儿童保健项目”将针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如中重度贫血、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先天性心脏病、智测初筛异常等,形成“社区早筛-高危干预-分级诊治-专病管理”的防治一体化健康服务闭环。

  据悉,徐汇区将积极打通7个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信息互联通道,实现医联体内院前、院中、院后诊疗服务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