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从“辽河老街”到“鲅马大道”——鲅马文化重新定义营口城市性格

2018-06-03 13:08: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沈阳6月3日消息(记者徐志强)6月3日,来自全国各地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计1.8万人的“跑马大军”在营口鲅鱼圈集结,在一片蔚蓝通透中领略现代化的楼宇、宽阔平坦致密的道路、功能完备的城市设施,在一隅一瞬的细节处体验跑者服务、参赛体验等环节的匠心之处,在高规格举办的“2018营口·鲅鱼圈国际马拉松赛”上感知“让本地人自豪,让外地人向往”的人文价值追求。

  马拉松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什么?从2011年初露芳容、2012年在国人的全运会视野中惊艳亮相,到今年升级为“全国金牌赛事”,从小众到大众,从争胜到参与,在马拉松成长为现象级体育活动的今天,主办者要回答的核心问题依然没变,但答案已经不同。

  逐年淳化、愈发厚重的,是鲅马文化和精神。集中展示营口风物特产的“鲅马大道”,就生动传递出马拉松与城市历史文化之间的一种全新联系。

  由营口市委宣传部牵头与鲅马组委会、营口新闻传媒中心、华君集团等共同开辟的这条“大道”,融汇50家营口特产生产企业、3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项目和多个营口群众文化演出团体,既覆盖三次产业,又实现文体跨界融合,成为在营口、通亚欧、融世界的产品、贸易、文化展示台、体验店、嘉年华。

  马拉松以城市为比赛场馆,“鲅马大道”打造出这座城市最具象征意义的表达。作为“百年港城”的自豪讲述者,营口人将人们的兴致引向往昔——营口1861年对外开埠,农业、渔业、工业、盐业、商贸业、金融业、航运的丰富因子迎接世界风潮,他们是东北地区最早“跟世界做生意”的地域群体。他们已将营口老城区西部繁盛百年的“辽河老街”修缮如昨,在华灯初上时到此漫步,触碰城市的开放基因和人文胎记。

  有了1861,才有1984。营口买“站票”上车,成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第十四个半”。如今的“鲅马”举办地,有着“北方最美马拉松城市”美誉的营口鲅鱼圈,就是那时在沉积千年的海滩上打下了第一根桩基。

  从“辽河老街”到“鲅马大道”,营口之变,沧海桑田。

  “鲅马大道”上亮相的“小产品”,能透射营口拥河向海、师古问今的大气象。受赐于晴天碧海,营口曾是东北产盐中心,高品质的海盐遇到了优质的东北大豆,加上包含着12道工序的一个“酿”字,成就了营口传统大酱的百年传承,为了让浓郁的酱香从“香飘百年”到“飘香四海”,营口市不久前开展了“最好吃营酱”评选,海纳食品有限公司的“郑友和”品牌拔得头筹,得以出现在“鲅马大道”上,并现场还原古法酿造流程;营口捕捞、养殖海蜇由来已久,4万多营口人从事海蜇收购加工经销贸易,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国内海蜇加工企业80%以上由营口人开办——晨光水产公司布上展台的一道凉拌海蜇,呈现出“鲜”的味道,也为“先”的城市精神呈上一份佐证。

  从“辽河老街”到“鲅马大道”,营口的文化,带来了一个文化的营口。

  从清代道光十四年发展至今、已经具有180多年历史的盖州高跷秧歌,大石桥陈氏民间鼓乐,营口武术的代表性拳种之一元功拳,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盖州皮影,以及营口陈氏面塑工艺、营口木浮雕工艺、盖州风筝、中国画传统装裱修复、营口传统蛋壳画雕刻、韩氏中国传统绳结等3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中展示,精湛技艺让人啧啧称奇。大石桥迷镇山庙会、望儿山传说,很多地域风情“搬不到现场”,也用情景再现、图文连播、口述历史等方式,把从泥土里攥出来的文化汁液带到鲅马。

  从“辽河老街”到“鲅马大道”,营口的姿态从“漫步”切换到“奔跑”。

  马拉松精神深度契合营口城市精神,马拉松的国际性与营口的开放度相符,马拉松永不停歇的脚步与砥砺奋进的营口故事合拍。时间的折叠、空间的转换、观念的跃升,当营口遇见马拉松,奇妙的化学反应产生了。营口一面不断深挖本土文化和产业“富矿”,来扩大鲅马的外延,丰富和沉淀赛事的内涵和价值。另一面,承办赛事要一时观感也要长远发展,让体育文化与城市形象、市民生活更为有机地融合,让深植营口的马拉松赛事链接越来越多奔跑和欢呼的身影。

编辑: 郑睿

从“辽河老街”到“鲅马大道”——鲅马文化重新定义营口城市性格

6月3日,来自全国各地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计1.8万人的“跑马大军”在营口鲅鱼圈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