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复杂岩溶勘察成套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专家合影

  央广网成都3月26日消息(记者樊承志 郑轶)我国已经掌握了高速铁路复杂岩溶勘察成套技术及应用。技术人员耗时18年,在2600公里岩溶高速铁路项目的推进中,掌握了“高速铁路复杂岩溶勘察成套技术及应用”,国内顶级专家日前做出的鉴定结论称:“本项目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致同意通过成果鉴定。”

  据专家介绍:由于高速铁路线路曲线半径大、速度目标值高,线路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差、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地基岩土体适应性要求高,给地质勘察、线路比选、风险评估及灾害防治带来极大的挑战。在高速铁路的建设中,攻克复杂岩溶是重中之重的难题,这一难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会对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构成重大安全隐患。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01年起,联合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等单位成立课题研究组,依托地质构造复杂的渝怀铁路圆梁山深埋特长岩溶隧道,武广、渝利、贵广、沪昆、云桂等高速铁路的长大岩溶隧道,通过西南及邻区干线铁路,以及近年来高速铁路勘察设计和建设实践,共同探索出了“高速铁路复杂岩溶勘察成套技术”。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六位院士

  据介绍:“通过近50年以来对西南及邻区干线铁路和近年来高速铁路勘察设计和建设实践,针对高速铁路岩溶地质勘察面临的新挑战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了高速铁路工程岩溶地质相关理论研究、复杂岩溶区高速铁路减灾选线理论研究、复杂岩溶区高速铁路综合勘察技术、复杂岩溶高速铁路主要岩溶灾害风险评估、复杂岩溶区高速铁路防灾减灾研究实践等五大专题研究,并形成了多项研究成果。”

  值得总结的是,在实践探索中取得的三大创新点:“一、创新了适用于高速铁路工程建设的岩溶地质相关理论,揭示了现代深部岩溶发育的宏观规律及主控因素、厚覆盖岩溶地面塌陷形成演化机理,构建了高速铁路岩溶工程地质分区,创建了复杂岩溶区高速铁路减灾选线理论方法体系,为高速铁路岩溶勘察设计和灾害防治提供了理论支撑。二、创建了高速铁路复杂岩溶‘空、天、地’一体化勘察技术体系,引进并创新了高分航遥、无人机勘测、多孔对井间电磁波层析成像、轻便型全液压钻探及超深覆盖层多参数原位测试等勘察新技术,构建了适用于不同岩溶工程地质区各勘察阶段、各类工程的勘察技术组合模式,解决了复杂岩溶勘察难度大、效率低、精细度差等难题。三、构建了高速铁路岩溶风险评估方法,创新了复杂岩溶区高速铁路岩溶灾害防治关键技术,揭示了高速铁路岩溶地质风险的控制因素,确立了岩溶地面塌陷、隧道涌水突泥、大型溶洞、危岩落石等不同岩溶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和量化标准,建立了风险评估模型,为高速铁路防灾减灾提供了风险管控技术支撑。通过本项目研究,最终形成了高速铁路复杂岩溶勘察成套技术体系,为今后复杂岩溶区高速铁路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技术支持。”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专家的成果鉴定结论是:“本项目研究建立了完整的复杂岩溶区高速铁路综合勘察与减灾防灾的成套技术体系,为复杂岩溶区高速铁路建设提供了理论技术支撑,已成功推广应用到贵广、沪昆、贵南、渝昆、渝湘等高铁建设勘察设计中,有效地规避了岩溶灾害风险,降低了复杂岩溶区高速铁路工程投资和勘察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朱颖

  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道先、崔鹏,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梁文灏、王思敬、多吉,全国勘察设计大师李文纲、许再良及东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等11名学术专家出席评审。

  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中铁二院)隶属于世界双500强企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首批获得“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甲级”的八家企业及国内最大型工程综合勘察设计企业之一,先后2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最高奖。连续七年位列全国勘察设计企业勘察设计收入首位,被ENR建筑时报评为“2012最具国际拓展力的工程设计企业”,并在“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排名中位列第五。2009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评估的咨询机构,是国内铁路行业勘察设计企业中率先获建设部颁发的具有公路勘察设计“四甲”资质证书的企业。全国勘察设计大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3人,省级勘察设计大师14人,其他国家级和省部级专家170余人次,61人取得全球首批FIDIC认证咨询工程师证书。

  另据专家披露的信息,世界岩溶区高速铁路通车里程约5000公里,我国岩溶区高速铁路通车里程约3600公里,占世界岩溶区高速铁路约72%。截至目前,中铁二院完成了岩溶高速铁路约2600公里。根据铁路中长期路网规划,我国岩溶区规划待建高速铁路约30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