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疆塔城绘就热火朝天的“冬忙”图

2017-11-30 14:0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塔城11月30日消息(记者张孝成 通讯员艾昱杏)地处中哈边境的新疆塔城市聚焦总目标,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绘就了一幅幅热火朝天的“冬忙”图。

  学习不间断,补足精神之“钙”。各基层党组织通过入户走访宣传、国旗下宣讲、农牧民夜校讲解、大喇叭宣传等多种方式,掀起学习十九大精神的热潮。

  一是组织领学。制定学习宣传宣讲十九大精神工作计划,利用周一升国旗、“三会一课”“周三政治学习日”、农牧民夜校等时段,组织领学十九大原文,原汁原味传达学习。目前已开展十九大农牧民夜校1630场,国旗下宣讲超过1000场。

  二是广播传学。指派专人AB岗担任广播播放员,每日3次定时播放十九大精神相关内容,使“大喇叭”成为群众学习了解十九大精神的“顺风耳”和“千里眼”。

  三是灵活补学。针对党员居住分散、白天劳动等难以集中学习的问题,采取灵活方式,利用闲时进行自学;因带病住院或外出等特殊党员,由“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员、村干部进行补学,做到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四是结对送学。组织“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员、大学生村官或农村“四老”人员等组建163个“十九大精神义务送学小分队”,采取结对帮学、上门送学等方式帮助学习,确保学习宣传覆盖到每名农村党员。

  五是分散帮学。根据就近的原则,进行分散帮学,由下沉干部、包村组长、“九个一”工作队员进村入户帮助文化程度底、学习能力弱的党员进行学习,与党员相互交流心得,在理论知识、农业生产技术、畜牧家禽养殖等方面进行交流和沟通,提高学习效果,促进生产的发展。

  六是网上促学。对长期分散居住在外地、很难集中开展学习的党员,电话联系其从网上下载有关十九大的学习资料进行学习培训,保证了学习质量。

  技术服务不间断,提升发展能力。塔城市145个村队纷纷建立《农牧民夜校台账》,结合“科技之冬”,制定每月培训计划,确定“农牧民夜校”专兼职教师,采取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实践锻炼、文体活动等方式,组织开展农牧民夜校活动,累计培训2300余场(次),培训党员干部群众18.5万人(次),帮助群众就业624人,带动群众就业548人。

  一是完善工作方案。组织村队(社区)对农牧民夜校方案开展自查,突出普通话培训和技能培训两个重点,更新授课内容。通过以会代训的方式,对开展农牧民夜校各项要求进行培训,指导各村完善工作方案,授课计划。

  二是落实责任到人。由乡镇党委督促落实,包片领导、第一书记负总责,充分运用村队大喇叭、入户走访、集中宣讲、农牧民夜校、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和频率,向各族群众讲清活动重大意义、活动的基本程序和主要内容、参与活动刚性要求和注意事项。

  三是拓宽教学方式。邀请专业老师开展普通话培训,特别是少数民族村队,每月不少于2次;组织本地“土专家”“田秀才”等现身讲解增收致富的经验做法,鼓励引领农牧民学习先进、增强看齐意识。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高层次专家开展贴民意、接地气的实用技术大培训,提升农牧民科技应用水平。

  关心不间断,提升群众认可度。塔城市坚持做好基层党组织主导“四项活动”规范化、推进边远牧区群众工作常态化,切实把党的关怀送到群众身边,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基层党组织主导“四项活动”规范化。进一步规范《“四项活动”登记台账》,建立审批报备工作制度,做到“五个有”,即有机构、有制度、有流程、有服务、有督查。10月份以来,登记备案“四项活动”52场,红白理事会成员参加143人次。

  二是推进边远牧区群众工作常态化。组建宣讲小分队116个,培养村、社区、草根宣讲员387人,开展各类宣讲3395场,建立牧区“双语”大喇叭28个;解决富裕劳动力1800余人,帮困慰问780场;设立“暖心服务站”30个,开展技能培训班983场,受益人数达8146人。

编辑: 郑睿

新疆塔城绘就热火朝天的“冬忙”图

地处中哈边境的新疆塔城市聚焦总目标,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绘就了一幅幅热火朝天的“冬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