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一项技术撬动13亿——看浙江“省千”专家张日红的“人才效应”

2017-07-04 11:4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宁波7月4日消息(记者曹美丽 通讯员鄞组轩)正如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要问1+1等于几,不同的场景就会有不同的答案。在浙东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邱风雷的心里,1+1会等于几?“等于13亿!”他的答案令人大吃一惊。

  1+1=13亿,这个答案从何而来?

  “来自于我们企业和张日红博士的联姻。”张日红博士,是混凝土制品行业的领军人物,如今的身份是浙东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分管技术的副总裁。当一个行业领军人物遇上一家有想法的企业,双方会摩擦出怎样意想不到的火花?在一个夏日的上午,邱风雷向我们娓娓道来张日红博士和浙东建材集团的故事。

  时光倒转,流淌回改革开放初期的1985年。在这块以“宁波商帮”著称的土地上,处处涌动着创业者的激情。邱风雷的父亲,用5万块创业资金,带着20个人,创办了一家混凝土企业,这便是浙东建材集团的前身。几年后,已经在外工作的邱风雷被父亲召回,准备子承父业。他从车间工人做起,辗转多个部门实习之后,一路从助理升迁到部门主任,直至1996年,成功完成交接,担任总裁一职。

  这期间,浙东建材集团从日本引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是浙江省内首家。单凭这项技术,浙东建材集团过上了几年舒服的日子。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浙东建材一家独大的格局很快被打破。几年时间里,邱风雷眼看着同类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到了2008年年底,浙江省生产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企业竟快速发展到了近百家。“白热化”的行业竞争,带来的是同质化、供需失衡和相互压价。而此时,浙东建材集团还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生产水泥管,企业每年为此要损失利润3000-4000万元。

  “不转型就没有出路。”危机并不见得就是坏事,因为有危才有机。环境的倒逼,让邱风雷清醒意识到,必须要转型突围。“不是土地大、员工多、设备重就有竞争力,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自主创新。”

  突围,该从哪里着手?邱风雷想到了:请进专家人才。他想到了当时已成为行业标杆的张日红。祖籍江苏泰州的张日红博士,此时身在日本,是当地一家著名管桩企业的技术指导。

  在这之前,邱风雷和张日红博士有过两次接触:一次是在1991年举行的水泥管桩国家行业标准制定会议上,当时张日红博士曾经想来浙东建材集团参观,但邱风雷考虑到自己的厂房太陈旧婉拒了;另一次也是全国性会议,邱风雷听了张日红的演讲后,深受触动。对于亟待转型的浙东建材集团来说,能引进张日红博士这样的领军人物,绝对意义非凡。

  目标既定,行动跟上。2009年6月,邱风雷拨通了张日红博士的电话,表达了想去日本参观学习的想法,张日红博士一口答应。在而后的日本之行中,张日红博士带领邱风雷团队走遍了日本的管桩企业,见识了日本在该行业的领先和成就,也让邱风雷更加意识到转型的紧迫性。更重要的是,借助这次机会,他开始了对张日红博士的强势“追求”。“但第一次试探失败了。他一开始不愿意回来。”

  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那就再来第三次!张日红博士之所以不愿意回国,是因为他看到国内的企业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只重眼前效益缺乏长远眼光。而这恰恰也是邱风雷想要创新转型的主要原因。为此,他向张日红博士郑重承诺:“哪怕我们没有钱搞研发,我也会把我的奔驰车卖掉,给你买研发设备!”

  “他想做事情的这份激情和热情,打动了我。”面对邱风雷发自内心的热情和干劲,张日红博士最终决定回国。这时候,是2010年初。

  邱风雷没有忘记他的承诺,张日红也没有让浙东建材失望。张日红来到浙东建材集团,先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改造生产工艺,提高管桩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建成了国内首条自动化预制桩生产流水线,这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比原先提高50%,能耗下降60%以上。

  第二件事是带领技术创新团队成功研发了静钻根植桩。静钻根植桩是个什么概念?简单的说,以前建筑工地打桩,用的是现场浇筑桩基法,这种办法施工不文明、泥浆排放多、桩基质量不稳定。而静钻根植桩,是先用大动力转机将地基钻孔液化,形成桩基洞,再将静钻根植桩放入地下,这项技术可以为企业降低能耗50%、提高劳动效率70%。

  新技术催发强大的生产力。静钻根植桩彻底解决了灌注桩泥浆污染问题,迅速形成了新的桩基产业链,开始从宁波辐射全国,到今年已实现销售额13亿元。

  原来,这就是邱风雷心里的1+1=13亿的来源!

  不过,答案肯定不会仅停留在13亿。在静钻根植桩技术之后,浙东建材集团试生产的类矩形管片成功应用于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的类矩形盾构隧道中,这又是一项中国唯一的创新技术。

  一个行业领军人物,又引来了一批人才。如今,浙东建材集团1600多名职工中,各类专业技术职称人才达到了400多人。而张日红博士带领的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已集聚人才80多人,至今累计获得发明专利50多项。

  创新没有止境,创新就是竞争力。来到浙东建材集团第七年,张日红博士曾经因为国内混凝土企业生产技术落后不愿回国,如今再让他评价中日之间的技术差距,他会给出什么答案呢?“中国企业这几年进步非常快。”面对提问,这位严谨的博士先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不过紧接着他又指出了短板,“近几年,尽管国内对工程建设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很重视、但真正的措施不到位。”

  知道不足,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而创新,则是追赶先进的最佳捷径。无论是对于浙东建材,还是对于中国的企业,创新,永远在路上。

编辑: 郑睿
关键词: 浙江;创业;混凝土管桩

一项技术撬动13亿——看浙江“省千”专家张日红的“人才效应”

正如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要问1+1等于几,不同的场景就会有不同的答案。在浙东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邱风雷的心里,1+1会等于几?“等于13亿!”他的答案令人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