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浙江千年古县城“整容”:拆违治乱留乡愁

2017-06-21 09:2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宁波621日消息(记者曹美丽 杜金明)浙江省正在推行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让千年古县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迎来了改善城镇环境、提升古镇品质的历史机遇。作为宁波市争创省级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样板的4个乡镇街道之一,慈城的目标是“一年大变样”,争当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样板。

  慈城历1200多年皆为慈溪县治,跟全国各地的古镇一样,慈城也面临交通秩序乱、管理难的问题, “车乱开”“道乱占”已积弊已久,影响了古镇的品质形象。

  面对“顽疾”,慈城对症下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方案在全省评审中获得优秀,还成功召开宁波市小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车乱开”治理专项行动现场推进会。

  “这让我们感觉到压力很大,但我们信心十足。” 慈城镇镇长邵波说,从2016年年11月起,慈城镇就确定了“三年整治任务一年完成”的目标,全力扬长补短,挂图作战,争当浙江省整治先行军。

  慈城的办法是创新管理,堵疏结合。首先,发出了史上最严禁令,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执行“三个一律”,对违规停车等不文明行为一律从严从重处理,对游商游贩车载物品一律依法没收,对不愿配合的违建户一律实施依法强拆,并大力整治三轮车,拆除茶水锅炉,为整治工作打响开局、打出震慑力。

  针对群众呼声强烈的停车难问题,新建一批停车场。去年底以来,已新建7处停车场,古县城内部停车位从325个增至832个,极大减轻了镇区主干道停车压力。同时,对古城内的交通组织做了进一步优化,合理划分一批单行线、禁行区,编制《古镇单行片区交通组织方案》。

  近期,慈城镇政府又接洽了一家开展城市智慧停车的技术服务型公司,编制古城U-PARK城市静态交通管理解决方案,计划利用企业资金(类似PPP模式),完善古城内交通管理设施,提高政府停车管理智能化水平,进而提升执法效率。

  经过上阶段多措并举、持续发力,车乱停等不文明行为显著减少,街面原有“僵尸车”、茶水锅炉供应点全部得到处置。

  与此同时,慈城镇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契机,按照“边推进边谋划”的思路,加快统筹古城保护与开发。今年拟投入20亿元,安排启动了东护城河及官山河综合整治工程、大东门(瓮城)重建等25个项目。

  慈城镇镇长邵波说, 古镇的环境整治不同于一般乡镇,必须要“尊重城市记忆、留住城市文脉”,要努力让其成为一个有记忆、有故事、有氛围的地方。

编辑: 杜静
关键词: 浙江

浙江千年古县城“整容”:拆违治乱留乡愁

浙江省正在推行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让千年古县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迎来了改善城镇环境、提升古镇品质的历史机遇。作为宁波市争创省级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样板的4个乡镇街道之一,慈城的目标是“一年大变样”,争当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