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湖南蓝山县南风坳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工作见闻

2017-06-02 15:4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永州6月2日消息(记者傅蕾 通讯员李先志)“袁主任、屈队长,谢谢你们又来看我,你们对我太好,又送米又送油的……”5月31日端午节,扶贫工作联系湖南蓝山县南风坳村的蓝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凤与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屈兰藻,队员黄志宏、唐卓、村支部书记刘义国一起放弃节假日休息,再次挨家挨户走访慰问村里的贫困户,让大家倍感温暖和贴心。

  南风坳村位于素有“湘粤第一关”之称的南风坳上,这里与广东省连州市接壤,是湖南省最南端的一个村子,一个典型的“一脚跨两省”的村庄。全村辖3个自然村,共412户1900多人,村域面积29.2平方公里。

  近几年,通过各级帮扶,全村基础设施逐步得到改善,现有通村水泥路2条5公里,连户路3公里,便民桥4座,人畜饮水工程已建4处,待建4处,自来水覆盖率35%,移动电话入户率98%,户户通电视入户率100%。目前,全村尚有贫困户63户251人,其中已脱贫15户82人,未脱贫48户169人。

  今年初,该村被列为全县11个必须脱贫摘帽的村之一,为实现该村如期摘掉“穷帽子”,蓝山县委、县政府对该村的帮扶队伍进行了重新调整,即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凤作联系领导,由蓝山县烟草专卖局副主任科员屈兰藻任队长、  股长黄志宏、蓝山县市场服务中心干部唐卓为成员的驻村扶贫工作队。他们在420日进村以来,做了大量的工作,并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认可。

  精准识别到家,村支书将叔叔撵出帮扶系列

  如何把扶贫工作搞好?在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联村领导、后盾单位、工作队都陷入沉思。因为,南风坳村是一个基础差、底子薄的省定贫困村,如何实现年底脱贫摘帽?

  他们通过调研,除了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外,还请来扶贫专家专门为扶贫干部、村干部、贫困户等讲解国家扶贫政策。同时,在全村树立一种发家致富光荣的导向,改变过去以进入贫困户队伍为荣的错误观念。

  村民刘礼宴,在得知侄儿刘义国一个月当选为村支部书记,他兴冲冲地从广东赶了回来。在精准识别贫困户中,他提出自己要进入村里的贫困户系列。理由是,住房地基下沉,有危险,且还是两女父……

  原本以为这次侄儿了当了村支书,戴上贫困户的帽子那是铁板钉钉的事。谁知?事情和他想象的却是恰好相反。在工作队和刘义国到他家入户调查时,听说他的两个外甥女在广东读幼儿园一个学期就要花8000多元。刘义国当场表态说,“满满,你这个条件是不符合贫困户的条件的。”

  刘礼宴气得张大嘴问,“为什么?”

  “如果,你两个外甥女在广东读书一个学期花8000元都可以当贫困户,那村里其他那么真正困难的村民怎么想?除非我这个村干部不当了,把你列为贫困户,与其把我开除,还不如我现在退出不干了!”刘义国义愤填膺地回答说。

  被侄儿这么一说,第二天刘礼宴就不声不响地到广东去了……

  而这一事迅速在村里传开,村民们纷纷为这位上任月余的村支书点赞。

  在精准识别过程中,由于户与户之间相距较远,其中最远的从村头到村尾相隔达11公里,为精准到户到人,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干部经常是早出晚归,有时还带着菜到贫困户家中去做客。通过走访、调查、民主评议,拟清退出档贫困户一户;未脱贫户建议脱贫户11户;拟新增贫困户9户。在村内张榜公示7天后,报所城镇进行了审批。

  科学施策到户,一户一策让大家心中有数

  通过摸底排查,工作队发现全村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各异,为使各家早日脱贫摘帽,工作队确定了 “一户一本台帐、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的工作思路,建立了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机制,用“定位仪”和瞄准器对扶贫对象进行准确定位和精确瞄准。联系帮扶该村的蓝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凤表示,只有这样才能为帮扶责任人提供精准的信息,使他们能够有的放矢找准靶子,实施有效的精准结对扶贫。

  潘祖兵家是因病致贫,父亲今年3月因病去世,母亲盘四妹为一级盲人,妻子贺铁兰在家照顾老人和在所城学校读书的3个小孩,一家人的生计全靠潘祖兵一个人在外打工维持,生活负担较大。

  通过对他家7次的走访,袁凤与工作队通过与潘家人商议制定了一个适合他家发展的帮扶计划:一是继续享受的小额信贷;二是教育扶贫,与学校联系解决上学难的问题,并给小孩购买相关学习用品和资料等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三是为潘祖兵的母亲盘四妹申请残疾人保障。四是与派出所联系,解决小孩上户的问题等;五是帮忙联系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流转或自己耕种,提供优质服务;六是发展养殖业;七是就业扶贫,帮他在县城联系就业。通过这些帮扶措施,力争早日实现脱贫摘帽。

  白土旺家,5口人,母亲盘凤娥77岁,身体多处患病;妻子盘冬香因在外打工出现意外腰部受伤丧失劳动能力;女子白丽娟在外务工,儿子白涛在所城中学读初二。家中住房靠山,是泥巴房,下雨时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袁凤与工作队通过6次的入户走访调查后,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和已享有的政策制定了帮扶计划:一是落实好易地扶贫搬迁;二是对白涛的教育扶贫;三是继续小额信贷;四是发展种养产业,力争2018年实现年总收入5万元。

  成章发家,因自身能力发展不足,农田收入产出效益较低,经济收入来源单一而致贫,一家6口人,有耕地面积5亩,山林面积8.7亩,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为种地收入和农闲时成章发外出打零工收入,人均收入为2083元,是2014年建档的贫困户。

  通过与成章发多次沟通探讨脱贫方案,成章发被工作队的诚心感动,盘托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他说,我早年在广东给别人打工种过玉米,所以种植和销售我都是轻车熟路,这几年回来广东那边都一直在叫我过去,但我想如果单纯的过去给人打工种玉米,我觉得划不来,还不如去那边承包一些地自己种,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因此一直没有去成。

  说到启动资金的事,成章发灵光一闪说,“其实,这也不是很难的事,我就想请工作队的同志帮我到林业部门申请办理相关砍伐手续,我把自己8.7亩山林山林树木卖掉后种上小树苗,所得树木销售款作为自己承包50亩玉米地基地的启动资金怎样?”

  成章发这种不等不靠,自谋出路的想法,立即得到了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认可和充分肯定。工作队队长屈兰藻马上与林业部门取得联系。村支书刘义国当场表示,不仅支持成章发的想法,而且将他作为全村贫困户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脱贫的典型年终在全村予以表彰。

  目前,通过深入调查走访,南风坳村未脱贫的48户工作队都给他们制定了脱贫计划,真正做到了“一户一策”。

  结对帮扶到人,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

  在帮扶中,除了工作队的具体脱产帮扶外,工作队员所在单位的蓝山县烟草专卖局、市场服务中心中层以上干部和机关党员与未脱贫对象进行挂勾,实行结对帮扶。并通过走访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脱贫计划并实施,达到脱贫致富目的,单位其他员工与已脱贫的对象挂勾结对,进行经常走访,防止返贫。

  并且两家单位联合下文,将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纳入单位绩效考核,即将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情况纳入对个人的绩效内容与绩效工资挂勾,并把帮扶成效作为干部年度考核、评先选优、提拔重用和单位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实现结对帮扶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在2017年5月20日前,帮扶人必须抽时间走访自己的对象,并调查了解对象的基本情况。未完成的扣绩效工资200元。

  在2017年5月30日以前,帮扶人通过解对象的情况,切合实际地制定未脱贫致富的计划方案。未完成的扣绩效工资200元。

  在2017年12月30日以前,帮扶对象成功脱贫的奖励400元,未完成脱贫的扣绩效工资400元。

  同时, 帮扶的两家单位与工作队形成强大的合力,强化上下联动,着力结对帮扶资源整合,统筹开展“联手联帮”活动。即采取“帮扶单位+驻村工作组+村支两委+群众”的“四个联手”模式和“帮扶+企业帮带+爱心帮促”的“三方联帮”模式,充分调动帮扶干部和社会人士的积极性,把各方面的资源力量整合凝聚起来,形成各级和部门的协调配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的“大帮扶”格局。

  引进项目到村,发展村集体经济

  在帮扶中,工作队普遍感觉如何增加村集体收入这一项感到很难。因为,该村虽然山林资源丰富,但都有分组到户,村集体没有半点资源,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成了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一大难题。

  工作队,通过多方走访调研发现,南风坳村因海拔高,日照时间较长。于是,他们通过与村支两委和村民代表商议,引进一个光伏发电项目。目前,该项目发改委已立项,相关部门已进村选址,该项目占地2.5亩,建成后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到4万元以上。

  同时, 工作队统筹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整合各类自然和社会资源,根据南风坳村家家有山林,尤其是竹林面积大的特点,联系了一家竹叶榨油厂,把往年废弃不用的竹叶变成宝。

  此外,工作队多方筹集资金帮助发展村企业,充分发挥扶贫互助资金的作用,积极协调争取各级信贷部门的大力支持,准备帮助南风坳村筹建一个竹木加工厂,村民和贫困户均可个人筹集资金参股。从而达到南风坳村集体经济长足发展和贫困户就业脱贫的稳定性,长期性,使南风坳村成为一个不仅美丽而且富饶的村庄。

  村支书刘义国还憧憬着,希望村里有一天能走上旅游发展之路,他说,“我们村不仅风景好,还是千年鸟道和全国候鸟观察点之一,现在我们晓得每年在这过境的候鸟就有30多种。每当候鸟到来的时候,我们这一带的山坡、树上、竹林、电线、屋顶满是停着的鸟类,那种青山绿林,鸟群齐飞的景观那不是一般的壮观噢!

编辑: 刘拓拓
关键词: 湖南

湖南蓝山县南风坳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工作见闻

5月31日端午节,扶贫工作联系湖南蓝山县南风坳村的蓝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凤与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屈兰藻,队员黄志宏、唐卓、村支部书记刘义国一起放弃节假日休息,再次挨家挨户走访慰问村里的贫困户,让大家倍感温暖和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