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外专家聚焦污损土地治理 共同推进全球土地生态建设

2017-04-19 10:3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西安4月19日消息(记者刘涛)利用先进的土地工程技术进行区域化、系统化的土地治理,已经成为我国生态国土建设的迫切要求。4月17日至18日,中美土地工程国际合作学术交流大会第二届在西安召开,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西安,共商土地工程科技创新推进全球土地生态建设大计。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斯洛伐克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应邀参会并展开学术讨论。

  本届大会以“土地生态和污损土地治理”为主题,旨在响应国家关于污损土地治理和土地生态恢复的号召,落实环保部《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和国土资源部“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为国内外专家搭建交流国际污染土地治理和土地生态恢复经验、技术的平台,推动土地工程学科的发展和技术的普及推广,繁荣土地工程事业,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共建人类美好家园。与会专家围绕污损土地治理现状和方法等相关技术展开讨论,共同探讨污损土地治理和修复的新技术和新思路。本届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九林指出,污损土地修复不仅是土壤环境保护与技术产业化的需要,而且是助力精准扶贫、拉动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保障“一带一路”等国际国内重大战略落地的有效途径。美国环境保护局棕地和土地整理办公室负责人大卫·罗伊德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了美国棕地和土地的治理情况。韩霁昌研究员作了土地质量与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主题报告,呼吁以系统化的思想为指导,通过生态化的治理手段,助力人类生存环境的持续改善,以土地工程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英国皇家学会工业院士、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张祥成特别对陕西地建集团实施的石川河生态治理改造工程中的“中国效率”表示赞叹,展望了陕西省利用纳米传感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监跟踪土壤变化、控污染问题的可能。ICMA政策研究与战略业务发展部主任托马斯·麦加利亚德讲述了美国把棕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宜居社区结合起来的思想和实践,对中国吸引有生力量加入到棕地治理中有一定启发。

  本届大会是中美土地工程国际合作学术交流(首届)大会和麻省理工学院全球创新(西安)论坛所开创的利好局面的延续和发展。2016年4月,中美土地工程国际合作学术交流(首届)大会成功召开。会上发布了《土地工程和土地生态化发展西安宣言》,首次提出土体有机重构是土地工程的核心基础,中外学者联合倡议成立“国际土地工程学会”、创立“土地工程学科”,为指导土地工程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同年9月,麻省理工学院全球创新(西安)论坛在西安召开,旨在借助大数据推动土地工程学科建设。到目前为止,土地整治工程本科专业已通过教育部批准并在长安大学成立。

  本届大会由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西省环境保护厅、陕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及陕西省外国专家局主办,美国国际城市管理协会(ICMA)、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和陕西地建集团承办

编辑: 刘拓拓
关键词: 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