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辽宁加速医联体建设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2017-03-29 16:4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沈阳3月29 日消息(记者徐志强)记者从辽宁省卫计委获悉,辽宁以加速医疗体建设为切入点实施系列举措,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收到很好的工作效果。

  一、转变运行模式,统筹布局初具规模

  辽宁省医联体就医模式在2012年开始试点启动,经过几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以三甲医院为龙头单位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资源共享、人员互动、技术支持等形式,广泛开展合作,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的医联体运行模式。随着医改工作的不断深入,2015年以来,制定出台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加快推进以三级医院为核心单位,直属二级或基层公立医院为成员单位,医联体内部实行统一管理模式、统一资源配置、统一考核标准,人员、物资统一调配,财务独立核算的医联体运行新模式。目前,全省已建立各类医联体近200个,覆盖1000余家医疗机构。运行模式的转变推动医联体内大医院优质专家资源流动和下沉更加规律便捷,基层医院人才队伍培养更加完善、诊疗水平稳步提高,医院间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更加畅通,医联体内医疗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显著提升。

  二、引导资源下沉,就医新秩序初步形成

  在完善医疗体建设中,重点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将优质医疗资源从大医院下沉到二级医院,乃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使得优质医疗资源能够更好地使用。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和大东区人民医院的“同城托管”模式,不仅安排大医院专家固定到基层医院坐诊,方便老百姓享受大医院同质医疗服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与沈阳市大东区医院及其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通过诊疗数据信息对接畅通信息互联,建立绿色转诊通道实现了危急重症患者的向上转诊,承担中国医大一院下转的病情平稳进入康复期患者的诊治工作,打破了分级诊疗上转容易下转难的困局,并在全国率先取得医保支付制度试点突破。医联体的建立进一步推进了急慢分治的实施和规范,疑难重症患者在核心医院就诊治疗后,需要康复的病人可以转到相应的下级医院接续治疗,这既提升了大医院医疗中心的价值,加快了病人的周转,让更多的有需要的患者享受到医疗中心的服务;又充分发挥了基层医院保基本、医疗费用较低的功能定位优势,为小病、慢病和康复期患者提供有保障的专业医疗服务。

  三、创新服务载体,信息化惠民初见成效

  辽宁省积极开展医疗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相继成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6个省级会诊中心,覆盖全省44所县医院,实现省级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对基层的下沉。建设省级卫生综合信息平台,已实现与5个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16家省直医院财务、干部保健、妇幼保健、慢病管理、重症精神病管理、电子病历等系统的互联互通,并完成了与国家信息平台的互联共享。大力发展以城市大医院为中心的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检验、远程会诊、远程教学等远程医疗服务,有效促进优质医疗服务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率,缓解了群众看病就医难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与省内80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远程心电监测中心,患者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专家时时在线予以诊断监测。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远程医疗联盟已跨出辽宁,覆盖到10省117家医院。沈阳市和平区以区中心医院、盘锦市以市中心医院为龙头,形成了以区域远程影像中心、远程检验中心,实现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市中心医院、区中心医院集中诊断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远程医疗模式。2016年,我省开展远程会诊病例数达到15.3万次。其中远程影像诊断会诊4.1万次,远程病理会诊0.6万次,开展远程会诊的县级医院达到184家。

编辑: 刘拓拓
关键词: 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