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大电影助力榆林文化旅游产业弯道超车

2017-03-01 11:58:00来源:央广网

  榆林广播电视台记者/生活资讯广播总监:刘瑞平

  政协榆林市四届委员会常委

  路遥文学联谊会副会长秘书长

  《路遥》纪录片发起人策划编导

  其他代表影视作品:《畅游天下》《飞跃城市》《魅力榆林》

  电影对地方文化建设和文化旅游事业的影响与日俱增,这种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电影现已成为国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在榆林市电影主要从在两个方面影响了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一是观看电影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习惯之一,尤其是中青年人。同时是传播优秀文化及正能量的媒介。2016年我国城市院线,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放映观影总人次为33.72亿。

  二是榆林电影题材丰富,独特人文地理吸引了众多拍摄方。早在八十年代的《人生》《悠悠故人情》,九十年代的《东邪西毒》《黄河大侠》《焦裕禄》,新世纪的《小棉袄》《平凡的世界》对宣传榆林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都没有加入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中来,不能全力助力产业发展。

  2016年,在靖边县拍摄的大型公益电影《小棉袄》;《平凡的世界(二)》电视剧在清涧开拍;榆阳区在北京启动了民兵治沙连《大漠巾帼情》的军旅题材电影等等,这一系列举措将成为我市文化旅游工作的新起点!

  目前,本土文化题材电影和电视剧的热播对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带来的巨大影响。电影《小棉袄》在全国热映二十多万场次,榆林成为全国孝亲敬老的典范,同时带动了靖边的旅游产业。靖边多地景区爆棚。之后多家卫视来榆林拍摄一时间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旅游地。2016年我市共接待24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4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3%。

  大电影助力我市文化旅游产业面临的问题。

  社会及相关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电影对当地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影响力。对电影与微电影区别不清,对龙标与全国发行的影响力认识不到位。缺乏专业影视运营发行队伍,不能打造影响深远的经典作品。

  按照国家广电总局2008年《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场次补贴管理实施细则》规定:一村一年最低放映12场计算榆林市应该放映65688场次,这是按照5千多个行政村来计算的,然而实际情况是:我市地域广阔,村落分散,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有自然村上万个。按此数据我市应放映十多万场。对于我市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急需正能量的公益电影充实群众的文化生活。

  大电影助力榆林文化旅游产业弯道超车。

  首先是要加大文化旅游产业在大电影方面的投入力度,使之成为我市文化旅游产业追赶超越的生力军。建议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扶持本土题材大电影的发行:加大放映力度,使之走进社区、企业、学校、农村;对优秀的本土题材电影,政府帮助向全国及海外发行;主动帮助优质影片的制作方推广发行,并监督落实到场次,具体出台资金奖励扶持计划。

  其次是将本地化大电影做为打造榆阳区“榆林旅游集散地”项目试点。电影《大漠巾帼情》的原型主要发生在榆阳区,榆阳区早已在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开始行动起来了,成立了文旅投资公司,并制定了全区全面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政策。重点以开发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周边生态旅游,榆林古城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开发、多元化植入陕北特色文化,逐渐形成3—5日旅游圈,打造榆阳文化旅游产业制高点!应让《大漠巾帼情》尽快落地,成为榆阳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名片,使之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这些都成为助力我市文化旅游产业追赶超越的良好开端。

  最后是应充分挖掘我市公益电影题材资源,举办设立以榆林命名的国际公益电影节。让《最美船工》任凤祥,《大山园丁》中国最任性好人马维帅等好题材搬上大银幕塑造新时期的“榆林精神”。国际公益电影节本身就是一件文化盛会,可以吸引来自全世界的关注,以及吸引各方投资和专业人才。

  本市旅游等相关部门应紧密配合,在电影选景搭景的早期阶段,就跟剧组进行密切跟进,共同策划,共同实施。争取在电影拍摄完成以后,在当地打造出一批旅游景点,或者影视文化教育基地。将电影的作用最大化,让电影对当地的社会发展,经济开发,旅游宣传等方面发挥更大的实际作用,助力榆林文化旅游产业追赶超越。

编辑: 杜静
关键词: 大电影;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