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贵阳乌当精准强化教育扶贫 做到产业项目到村到户到人

2017-03-01 10:0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贵阳3月1日消息(记者孟海 通讯员韩雪)今年2月以来,贵阳市乌当区以精准为基本攻略,以问题和项目为导向,切实做到扶贫对象、扶贫产业、扶贫方式、扶贫成效再精准,切实开展好2017年大扶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以“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为基本目标,党政干部蹲点调研,结对帮扶干部开展大回访,精准选好有市场需求和有资源条件的产业扶贫项目,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精准强化教育扶贫,做到产业项目到村到户到人。

  按照脱贫标准水平要高一格、社会保障水平要高一格、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一格、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要高一格、基层组织建设水平要高一格“五个高一格”要求,贵阳市乌当区全力抓好“1+10”扶贫工作,重点在打造“大健康引领、大数据驱动、大旅游助推”三次产业高度融合的生态健康产业中,推动全区农业调结构、增效益,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层次不断提升,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成效明显。2016年,乌当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76亿元,农业增加值14.8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197元,低收入困难人群收入整体越过4300元。

  荒草地变新园区

  近日,记者在贵阳市乌当区百宜镇到拐比村村口看到,一个很大的茶壶雕塑,村民正在进行后期装饰。沿着雕塑旁一条宽敞的新铺水泥路继续前行,映入眼帘的不再是漫山遍野的荒草,而是整齐成片的丹参幼苗和茶树。

  据百宜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李盛介绍,这是该镇2016年获批省级农业园区建设的乌当区百宜蔬果茶特色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没想到两年多的时间有这么大的变化。”谈及现在的拐比村,村民罗长龙感慨道。在罗长龙和其他村民的记忆里,茶园以前是一片连着一片的荒草地。

  2014年,对口挂帮百宜镇拐比村的贵州科学院积极联系,乌当区通过招商引资引入贵州天贵茶业有限公司,以公司 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百宜镇拐比村种植茶叶。乌当区与天贵公司达成协议,由拐比村以土地入股茶园,占20%股份,带动51户村民种植茶叶。目前,该公司在拐比村种植3000多亩茶树。

  “年年种粮,青黄不接。”这是拐比村村民过去常常自嘲的一句话。拐比村靠种植玉米为主,没有其他产业支柱,大部分村民长期外出务工。

  拐比村二组村民杨定勇长期在外务工,年收入3万元左右,然而家里老人和小孩无人照管,他只好在2012年返乡务农。2014年,听说村里来了公司要在荒草地上建茶园,他流转了40多亩土地入股茶园。尽管茶园还未投产,但看到日益完善的茶园和基础设施,他信心满满:“茶树进入成熟期之后,预计每年能卖出8万元左右茶叶,现在就安心在家门口创业了。”

  据天贵茶园负责人卢波介绍,他们今年将加紧建设年产15万公斤茶叶加工厂,预计2018年茶园正式投产,届时将实现300多万元的纯利润。

  花画小镇绽放花样年华

  “从庄稼人摇身变成了‘打工族’,花画小镇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乌当区羊昌镇羊昌村生活了半辈子的黄朝琴谈到近年来的变化感慨万千。

  自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搬迁到羊昌镇后,借力第二届贵阳农业嘉年华活动,羊昌被打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花画小镇”。本以为一辈子都要靠天吃饭的黄朝琴,两年前将家中的七八亩庄稼地流转后,和丈夫一起在羊昌花卉园区大棚开始了种植看护多肉植物的工作。从以前种地时年收入不过万元,到如今夫妻俩每个月共能领到近4000元的工资,黄朝琴从庄稼人摇身一变成了园区里的“打工族”。

  同村45岁的周定琴最近也找到一份离家近的新工作。过去一直靠打零工和种菜为生的周定琴,年收入仅万元左右,还要供两个女儿读书,生活窘迫。花画小镇的打造为羊昌镇的发展带来机会的同时,也为周定琴等当地村民提供了创业和就业机会。

  周定琴的新工作来自一群返乡创业的年轻人。1月,羊昌镇羊昌村汪涛、周林等4人合伙经营的迎丰山庄开业。汪涛说,他们4人长期在外地打工,去年返乡找机会创业。他们发现,随着农业嘉年华活动举办,到小镇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可供游客休闲和吃饭的地方有限,于是决定合伙开办一家农家乐。

  农家乐开办1个多月以来,已雇用了10名羊昌本地村民,人均2000元的保底工资加上提成,让新加入的周定琴等村民干劲十足。“到旅游旺季,还要从村里招人。”周林说。

  山沟沟里建绿宝盆

  初春,距离镇政府12公里的乌当区下坝镇谷庚村谷懂组大棚里,一排排绿杆芹菜幼苗在早春阳光下显得生机勃勃,棚外村民们正忙着用旋耕机犁土,一派繁忙景象。

  谷懂组是乌当区最边远的村寨,耕地面积260亩,全组共有68户,235人。多年来,谷懂组村民靠卖粽子叶和蒜苗为生,种出来的农作物只能满足村民温饱,全村有一半的人外出打工。

  2016年3月,为了改变谷懂组的落后状态,带领村民们一起发展,周治毕和另外4个在外务工的村民成立了贵阳乌当谷懂良友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

  “谷懂的气候条件好,土地资源丰富,村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高。”乌当区扶贫办和下坝镇扶贫工作站工作人员多次与村民谈心交流,了解到村民和村支两委成员在经济发展上的主要思路和想法。结合该组交通、生态、土地、水资源、气候等实际条件,2016年11月,乌当区投入扶贫资金22.2万元,由合作社在下坝镇谷庚村谷懂组实施100亩无公害蔬菜扶贫项目。

  “跟着合作社学了不少种植技术,现在种菜没有那么费时费力了。”谷懂组贫困户杨普国说,不仅有区里的农业专家来教怎么种,还有合作社帮忙销售。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去年,杨普国靠种茄子、辣椒和其他时令蔬菜挣了1.8万元。

  周治毕介绍,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合作社在区农业局专家的指导下,带领村民们改种大众化的时令蔬菜,10多个蔬菜品种丰富,而且土地循环快。同时,乌当区农业局还配备了15个太阳能杀虫灯,合作社为村民协调了3台旋耕机,比之前牛耕大大提高了农耕效率。

  “现在每天都接到很多订单电话,新鲜蔬菜供不应求。”周治毕介绍,虽然合作社2016年刚起步,到现在已外销了15万多公斤蔬菜,收入20万元。通过政府引导、合作社具体组织集中种植、农户分散种植的模式,乌当区将在谷懂带动45户农户示范种植。预计2017年产量将翻两番,村民的收入也会大大提高。

  链接

  目前,乌当区投入资金3.8亿元,以发展优质蔬果茶为主,打造百宜蔬果茶特色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园区按照“一核、两翼、三线”的整体框架建设。“一核”:即以现代高效生态茶园建设为核心区;“两翼”:即以特色蔬菜产业和精品水果产业支撑园区建设;“三线(旅游线)”:即以红旗—百宜—沙坝、罗广—拐吉—拐比、场上—洛坝—拐九三条乡村旅游线为园区“农旅”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已建设园区主干道13公里,修建机耕道15.5公里、生产便道37公里,修建沟渠(供水管道)10公里,修建大棚3.12万平方米,实现了电力设施及网络通信全覆盖。园区高标准产业种植规模3.25万亩,品种涵盖茶叶、辣椒、茄子、西红柿、黄瓜、白菜、折耳根及精品水果等,已示范带动园区及周边农户3080户15200人。

  链接

  2016年,第二届贵阳农业嘉年华活动主会场核心区在乌当区羊昌“花画小镇”。围绕“花”的主题,以完整的花卉种繁研发、示范生产、展示展销、产品体验全过程展示,配套“食、住、行、游、购、娱”要素,形成花卉特色主题景区—“花画小镇”。随着贵开快铁和贵瓮、贵遵高速的建成,羊昌镇正着力打造以现代农业、现代商贸服务业、高端休闲旅游业、健康养生养老等绿色产业为支撑的“花画小镇·幸福羊昌”。2016年,花画小镇累计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0余万元,带动就业3000余人(周边村民1500人),成为贵阳乃至省内市民的好去处。

  链接

  下坝镇坚持“山区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小镇”的发展定位,充分利用下坝亚热带低海拔河谷气候资源和山地特色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新特优、附加产值高的经济作物推广力度,推进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引导农户依靠特色农业发家致富,农业总产值从1.15亿元增长到2.54亿元,年均增长17.29%;农民人均纯收入从6665元增长到13058元,年均增长14.4%,形成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良好局面。

  手记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脱贫攻坚,成于精准。贵阳市乌当区紧扣全市“高一格”扶贫的要求,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依据各乡镇资源发展产业,凸显产业脱贫功能,主攻低收入困难群体,全力抓好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

  该区领导率先垂范,迅速进村到组入户开展贫困户回访工作,认真记录每户情况,听取脱贫想法,了解生产生活状况,帮助出主意、想办法、给措施。同时全区开展结对帮扶的68个单位、1054名干部全部开展回访工作。

  在2016年6个省级高效农业园区的基础上,乌当区在2017年又新增了2个省级高效农业园区,全区8个乡镇都有产业园区覆盖。全区74个村均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已投入各级资金4250万元发展集体经济。春季攻势行动期间,乌当区将完成生态蔬菜种植4.7万亩,新增精品水果种植5000亩,完成产业扶贫招商引资项目储备23.5亿元。

  贵阳市乌当区以“大健康、大数据、大旅游”三大产业融合发展为引领,发挥示范小城镇建设的集聚效应、高效农业园区建设的辐射带动效应、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催化效应、农村电商发展的乘数效应,多措并举推进“三农”事业发展。不但拓宽了贫困群众的增收致富渠道,而且为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编辑: 曹宇
关键词: 贵阳;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