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地方新闻

春运背后故事:揭秘列车“摇摆大厨”

2015-02-05 20:43: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西安2月5日消息(记者刘涛)很多人乘坐火车时都和餐车打过交道,无论是购买流动小餐车售卖的盒饭,还是亲到餐车车厢点餐,这背后都少不了列车大厨的功劳。但旅客们是否知道列车上的一道道菜品是如何烹制出来的,列车的后厨和一般的厨房有哪些不一样?

  傍晚,在西安火车站站台上,由西安开往北京的Z44次列车即将发车。离开车还有近一个小时,餐车门口正忙活得热火朝天。西安客运段的餐料车早已到位,菜、肉、米正在一箱箱往车上搬。

  胡宝兵是这趟餐车的领班,此时的他刚换好工作服,穿梭于车厢之间查看客流情况。老胡说:“了解客流的目的,就是我们供餐的时候大概根据平时的经验决定加工多少餐料,太多了浪费,看一下客流情况心里就有数了。”

  看完上座率,胡宝兵领着记者去后厨开开眼。一掀门帘,这里的几个大家伙就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右手边,挂着一台大号油烟机。胡宝兵解释说,“餐车给旅客供餐量比较大,炒菜的油烟、蒸饭的蒸汽,要及时地排出去。而且都是比较大的抽油烟机,功率比较大,个头也比较大,比普通的油烟机要大两到三倍。

  油烟机和灶台的里边,竖着一个大箱子,胡宝兵说,这个是电蒸饭箱,可以蒸米饭,还有蒸馒头,一次能放50斤左右的米,能蒸100多斤的米饭,一次工作在40分钟左右。这家伙工作一次,就够全车人吃了。

  除了大家伙,后厨里的一些小零件也并不是摆设。储物柜上的一排小红灯,引起了记者的兴趣。胡宝兵说,“这个显示的是水位,比如四分之三、二分之一,显示车上的水箱还有多少水。目前是车底下给我们列车供水,要节约用水。”

  这边说这话,那边胡师傅的搭档小梁一直没闲着。由于列车19点15分发车,刚好赶上饭点。不少旅客一上车就准备用餐了。所以,动作麻利的小梁要赶紧把准备炒的菜切出来备用。

  当记者问他行进中的列车左右晃动,怎么能把菜切得又快又好,小梁说,秘诀只有一个,就是熟能生巧。刚开始是不适应,但熟练了就相对来说好一点,习惯了左右晃悠,脚底下站稳很重要,要不然就容易切到手。

  别看只是一语带过,但餐车上的工作远没那么容易。光是为了练习切土豆丝,厨师们刚工作时都要在车上一盆一盆地切,一点一点地练。用他们的话说,这是个用心的活。哪怕是做个简单的盒饭,里面也大有学问。

  厨师小梁:“颜色鲜艳一点,看着比较好看一点,让人有食欲的,现在就是主打了。比如西红柿炒鸡蛋、西芹香干,对比鲜明,颜色比较好,这些菜都是现在的主打菜。”

  后厨的人不多,一般只有两三个人。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接过小梁切好的菜,胡宝兵打开电磁炉,把锅烧热,倒油炒菜,上下翻飞。这熟悉的锅碗瓢盆,已经陪他走过了22个春运。说起过去的后厨,胡宝兵记忆犹新。“以前烧煤煤灰比较多,炉台里头加煤块,现在都是电气化的厨房,比烧煤干净的多。”

  说话间,菜已出锅。等在门口的餐车服务员小李手脚麻利地铺好一个个餐盒,盛好饭菜,盖上盖子,放进推车。她说,“一般情况下,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左右我们就要把盒饭全部准备出来,开始往车厢里边送,给旅客供应。”

  这几年随着高铁的发展,普速列车上的旅客被分流不少,那里的盒饭都是上车前就已做好,在车上经过微波炉加热后出售。大家开玩笑说,有了微波炉,以后餐车不会消失了吧!但胡宝兵和他的同事们说,只要旅客们哪怕还有一天的需求,他们也要坚守下去,让锅碗瓢盆撞击出的美妙音符伴随旅客走完回家的旅程。

编辑:晓凡作者:

头条推荐

参与讨论

我想说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