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地方新闻

我国首次在北太平洋布放深海潜标阵列 总长超20万米

2014-10-21 15:45: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青岛10月21日消息(记者王伟)10月21日,我国最先进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圆满完成西太平洋科学考察航次,顺利返回青岛奥帆基地码头。

  “科学”号于8月1日从青岛起航,赴西热带太平洋海域执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主流系与西太平洋暖池变异机制及其气候效应”项目和国家海洋局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西太平洋西部水体综合调查”项目海上综合调查任务,历时82天,总航程10800海里。

  中科院海洋所于非研究员担任航次首席科学家,来自中科院海洋所、厦门大学、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国家海洋预报中心、国家海洋监测中心和国家海洋局三所6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36名科研人员参加了考察。航次共完成6条断面、85个大面综合站位、60次湍流观测等海洋综合调查任务,获取了大量宝贵的观测数据和样品。

  “科学”号此次搭载了温盐深剖面仪(CTD)、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GPS探空气球、浮游生物多联采样网、深海多波束等多种先进海洋探测设备,在西太平洋关键海区开展了系统的物理海洋、海面气象、海气边界层、高空气象、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光学与微波遥感等多学科综合观测和实验。航次成果将进一步深化对西太平洋海域水文、气象等要素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的认识,了解海气界面物质通量的分布与变化趋势,以及西太平洋西部调查区的海洋化学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布与变化规律,掌握该海域浮游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特征,查明调查海域内海洋生物区系组成,群落结构,及其水平分布和变化,为西太平洋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和海洋生态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对解决西边界流-赤道流系相互作用及其对暖池变异的影响、暖池区深层环流特征及与上层环流关系等重大科学问题有重要科学意义。

  中科院海洋所胡敦欣院士介绍,科考队员在北太平洋西边界流区关键海域成功回收3套深海潜标,并重新布放了17套深海潜标,收放潜标总长度达200000米以上,这是我国在该海域首次如此大规模布放深海潜标阵列。通过潜标阵列对该海域流量和流速及其结构的长时序连续观测,结合走航断面观测和其他同期观测资料,探索揭示主流系三维结构、与季节内-年际变异过程和机理,以及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环流对暖池变异的影响等重要科学问题,将为我国发起的NPOCE(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试验)国际合作计划提供重要的科研数据。

  据了解,“科学”号在青岛进行短暂休整后,将于11月中旬继续前往西太平洋执行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项目,对雅浦海域的海山区进行海山地质构造、深海环境与生态系统综合科学考察。

  西太平洋向来是国际合作调查研究的热点海域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尽管对西北太平洋海域的了解取得了明显进步 ,但是对此区域平均环流的了解仍不完全,对低纬度西边界流的变异更是知之甚少。海上现场观测数据的缺乏严重阻碍了对副热带—热带水热交换以及它们在热带海洋—大气环流的十年以及更长时间变化中作用的了解。对此区域稀少的观测,并不能提供可靠的信息,以证实数值模式在模拟对暖池的维持和此区域的低频变异具有重要作用的海洋热量和淡水输送方面的能力。西北太平洋环流和暖池对ENSO循环、东亚季风和副热带高压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也显著影响着中国的近海海洋环境与气候。因此,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研究对于理解全球气候变化、提升我国气候预测能力至关重要。

编辑:徐婷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