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地方新闻

秦俑残存彩绘保护难题已解决 “回贴”成最大难题

2014-09-28 20:38: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西安9月28日消息(记者雷恺)记者从今天(28日)开幕的“真彩秦俑”展上获悉,秦兵马俑残存彩绘保护的难题目前已得到比较好的解决,而填土内彩绘“回贴”成了最大难题。

  秦俑原本都施有彩绘,但时隔2200多年,在经受了火焚和埋于地下的自然侵蚀后,秦俑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时,其躯体已经支离破碎,彩绘也大多脱落,仅存斑驳残迹,只有极个别的陶俑相对完整,身上残存颜色较多。

  彩绘陶俑的颜料多为矿物质颜料,且俑坑在历史上曾经遭受过火焚、塌陷、洪水浸泡等,绝大多数陶俑身上的彩绘已大部分脱落,仅存残迹,只有极少数陶俑身上的彩绘还相对保存较好。兵马俑长期埋藏于潮湿的填土中,地下有害因素对彩绘造成的侵蚀也相当严重,致使生漆底层老化严重,失去了对陶质基础的原有粘附力,颜料层也变得很松散;而彩绘层与填土之间的粘接力却较为牢固,在彩绘表面形成淤泥层。因此,陶俑在出土时,身上的彩绘极易出现分层和脱落现象,大部分粘在了与其接触的填土上。

  出土后残留在兵马俑上的彩绘,离开了地下湿度充分的保存环境,失水现象非常严重。当饱水的漆层开始干涸并出现裂缝时,变形就会随之出现。漆层在干燥的过程中,底层剧烈收缩并严重起翘卷曲,从而导致了整个彩绘层与陶俑本体的脱离,这便是造成秦俑彩绘脱落的主要原因。对生漆层的保护与修复,是兵马俑彩绘保护中的一个重大难题。

  自兵马俑发掘开始,对于兵马俑彩绘的保护与研究就一直在持续。1987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成立了课题组,后来又与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物局合作,开始对彩绘保护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经过多年的艰苦攻关,课题组首先发现秦兵马俑彩绘是由生漆底层和颜料层构成的,并证实其有机层是用中国生漆制作的。彩绘保护的关键便是稳定生漆层,课题组成功地找到了运用聚乙二醇(PEG)与聚氨酯乳液(PU)联合处理和单体渗透——电子束辐射聚合这两套保护方法对秦俑彩绘进行加固,成功有效地保护了一批出土的珍贵彩绘陶俑,不但使以后出土的秦俑保留彩色成为可能,也为保护出土的其他古代漆底彩绘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一技术,在保护同类型陶质器物上的彩绘方面,得到了推广。

  如今,残存在陶俑表面的颜色通过相关色彩保护技术已经可以很好的保存下来。而“回贴”则成了最大的难题。所谓“回贴”,是指将剥落并混在土中的颜色从土壤中分解出来,并粘回兵马俑身上。由于秦俑制作工艺程序特殊,以往国内乃至国外的其他相关考古研究并没有提供可以参考与借鉴的方法,彩绘“回贴”也成了今后秦俑彩绘保护研究的努力方向。

  已经老化的彩绘胶结材料使颜料层变得极为松散,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残留的彩绘胶结材料的研究,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两种结论,一是鸡蛋,一是动物胶(如骨胶和皮胶)。由于颜料胶结材料的老化散失,对其进行的分析和鉴定仍然是一个学术难题。

编辑:刘云龙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