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地方新闻

【走基层】天路漫长穿禁区 巡线卫士保安宁

2014-04-17 15:55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格尔木4月17日消息(记者杨阳 通讯员李莎莎)2006青藏铁路开通,一条天路蜿蜒1956公里,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在创造了无数世界之最的同时,也彻底解决了“进藏难”、“出藏难”的问题。在巍巍昆仑山间,钢铁巨龙穿山而过,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武警青海总队第二支队的官兵战风沙、斗严寒,默默地守护这条“天路”,也开始了他们漫长的守线、巡线之路,确保每一列火车安全通行。

  每天巡线2.7万步,步步印证强烈的责任感;即使生命透支,也不能让使命欠账。守线、巡线、维护稳定,在这里,无论气候怎样恶劣,无论工作生活多么枯燥,武警青海总队第二支队的官兵战士都始终坚定着自己坚定的信念,从不退缩。

  被誉为"天路咽喉"的昆仑山隧道,全长1686米,海拔4772米,这里不但是铁路建设难度最大、跨度最长的永久冻土隧道,也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有人守护的铁路隧道。这里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最低气温达零下42摄氏度,氧气含量不足内地一半,素有"地球第三极"和"生命禁区"之称。沿昆仑山隧道南北两端巡线一个来回约13.4公里,在海拔4772米的昆仑山上,即便躺下不动,也相当于内地背负20多公斤重物行进。在只身走路都会腿软、气喘的环境里,铁打的汉子也会"生锈"。可是广大官兵战士都能够从容面对,一步一步,天天如此战风斗雪、履职尽责,无怨无悔,把献身使命的执著追求印证在步履里。

  “我老家是四川眉山的,那里气候湿润,可这里干燥寒冷,刚到这里,我很不适应,但是在领导和战友的关心下,我现在也慢慢适应了这里的工作和生活了。到现在,我已经在这里站了两年半的岗了,我为能在昆仑山隧道站岗,能守护这条天路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今年18岁的李鑫宇是一名年轻的战士,从2011年到现在,肆虐的风沙,寒冷的空气,捉摸不定的冰雪天气,让这个年轻的战士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优秀的武警战士。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武警青海总队第二支队的广大官兵牢记职责使命,驻守在海拔4000多米的昆仑山上,不怕风沙严寒、不惧冰霜雪雨。烈日高挂时,他们往返巡逻在铁路沿线;风雪交加中,他们始终坚守各自岗位,用行动忠诚履行着“宁可生命透支,不让使命欠账”的铮铮誓言。按照“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要求,广大官兵坚持刻苦训练,用忠诚捍卫使命,天天守护天路,步步印证责任,誓保“天路”畅通。

  昆仑山积雪终年不化,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特别是进入夏季极易产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2010年7月20日,隧道西出口出现山体滑坡,巨石和泥沙侵入铁路限界。“还有1小时,拉萨到上海的火车就要过隧道了,我们抓紧抢险。”在万分紧急的时刻,指导员朱运来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协助下,带领官兵通过手抠、肩扛,排除了险情。大家瘫坐在线路边,还没来得及舒口气,一块巨石突然划出山体,滚落下来。眼看2名战士就要被击中,朱运来一把推开他们,自己却被碎石砸伤了脚。“我没事,快把石块清理了。”朱运来来不及处理溢血的伤口,继续指挥抢险。当清理完最后一块山石时,列车呼啸着钻入隧道。

  “这里居然连一根草都不长!一个月打一次电话,洗一次澡,我真没想到。”新兵刚到这里,都有着这样的感受。6年前,还是新兵的杨欢在工作之余,总喜欢坐在1号哨卡的楼梯上,等待经过隧道的客车。列车经过时,就疯狂的向旅客招手,“现在想想都觉得有点‘神经病’”。经历了4个月的新兵生活,杨欢终于可以回到地处格尔木市的四支队进行短暂的富氧休整,海拔一米米降低,眼前出现了草、树、人,眼泪却又模糊了这一切。当视线再次清晰,每一名新兵都成长为苍鹰般的勇士。而今,这里生活及后勤保障条件越来越好了,杨欢经历了这里生活的变化,领导的关怀和坚强的后勤保障,更加坚定了他守护天路的信心和决心。

  8年来,武警青海总队第二支队的广大官兵,每天巡线行走2万步,八年如一日,确保了4万余辆列车的安全通行。与此同时,该支队高度重视与驻地铁路、护路部门的沟通配合,积极推进“千里共建文明线”活动,把推进中队全面建设与圆满完成守护任务结合起来,与配合搞好铁路系统文明服务活动结合起来。 8年间,武警青海总队第二支队带领官兵圆满完成重大警卫任务20余次,排除险情30次,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先后出动人员3000多人次,承包风沙隔离带30多亩,种植沙棘300多株,清理铁路侧沟50余公里;20次协助可可西里野生动物保护站参与藏羚羊、藏野驴等珍稀野生动物迁徙、产仔,规劝当地牧民放生受伤藏羚羊10只、藏野驴5头。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大爱,努力保护着天路和周围的牧民群众,成为了当地牧民群众的贴心人。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姜萍

头条推荐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