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以“工匠精神”擦亮“丹东质造”

2017-03-20 11:5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丹东3月20日消息(记者徐志强)辽宁丹东中小微企业众多,质量和品牌向来是短板。在智能制造、自动化技术应用方兴未艾的时代,中小微企业的“工匠精神”如何体现?丹东市一些“小巨人”企业用行动进行了生动诠释。

  41岁的戴东辉是丹东华日理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电器高级工程师,提起“工匠精神”,他深有体会地说,“技术人员就是要通过设计优秀、制造精良的产品为广大用户提供服务。”2005年,戴东辉带领团队设计出了完全无辐射危害的磁介定位仪。磁介定位仪拥有比γ源更高的控制精度,从而取代了危险放射性物质γ源,为施工单位解决了老大难问题,在西气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磁介定位仪设计中难度最大的,就是控制精度。为了追求完美,戴东辉和同事们将产品定位误差范围缩小到5毫米。产品试验时,夏天要钻到近60摄氏度的输油管线内,冬天顶着风雪在零下几十摄氏度的室外……正是靠着专心、专注、专业的“工匠精神”,该项产品设计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在西气东输等多个国家重点工程设备竞标中,击败国外竞争对手,为国家节约数亿资金。该产品投入市场后,出口到东亚、东南亚、西亚和非洲、南美等地区。“要设计出更多优秀的‘丹东质造’,需要更多企业有意识地选拔培养更多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戴东辉说。

  在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同样有一位“一辈子把一件事做好”的匠人,他就是公司核技术部研发工程师、36岁的李岩峰。

  最近的10多年,李岩峰一直从事中子活化产品的研发应用工作。在检测仪表行业,中子活化设备称得上“大件”,总重近6吨,每次试验,搬动的材料都得上百公斤,粗略算下来,李岩峰进行了大小试验200余次,仅搬动的试验材料就达到数十吨。“吃得了苦、静得下心,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孜孜以求。”是李岩峰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2010年9月,DF-5701中子活化水泥元素在线分析仪整机试制成功,为了进一步确定应用需求,李岩峰先后到佳木斯、牡丹江、本溪等地多家水泥厂进行考查和技术交流,结合每家企业生产情况,设计应用方案,为产品顺利进入水泥行业打下了基础。2011年初,首套分析仪运到牡丹江,李岩峰带领团队来到应用现场,皮带物料跑偏、冬季生产堵料、断料对检测的影响等等,一个个问题都需要现场解决。由于国内当时几乎没有相关技术资料可以借鉴,这些挑战考验的不仅是体力、技术和经验,更需要100%完美的执着精神。经过几个月的调试攻关,产品各项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产品通过辽宁省科技厅成果鉴定,获得丹东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得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支持。

  “吃技术这碗饭的,就是要突破、创新,不断突破、不断创新,发扬工匠精神,使‘中国质造’‘丹东质造’赢得国内外消费者的信赖。”李岩峰说。

编辑: 曹宇

以“工匠精神”擦亮“丹东质造”

辽宁丹东中小微企业众多,质量和品牌向来是短板。在智能制造、自动化技术应用方兴未艾的时代,中小微企业的“工匠精神”如何体现?该市一些“小巨人”企业用行动进行了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