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7日消息(记者黄玉玲)当前新冠疫情影响着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卫生健康问题重要性更加凸显,怎样解决有限医疗资源和无限的健康需求矛盾成为全球性话题。北京市科协和京津技术开发区依托国家科技交流合作平台中关村论坛,举办了智慧医疗发展前景与展望论坛。

智慧医疗发展前景与展望论坛现场(央广网记者 黄玉玲 摄)

董家鸿院士论坛讲话(央广网记者 黄玉玲 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董家鸿在论坛上表示,针对社区健康要求和健联体痛点问题,决定在今年年底之前启动智慧健康医疗体系计划。在健联体里面,家庭医生是主要的服务形式。区域性的数字健康医联体可以支持家庭医生的全科医疗和家庭的健康服务。同时与清华大学电子系的团队研发了人工智能辅助的家庭医生服务系统,这个系统通过助理机器人赋能家庭医生和社区居民有效提升家庭医生的服务效能。

董家鸿认为智慧医疗就是现代数字科技赋能的、最优化的大健康生态体系,这个健康照护体系将现代的数字科技,赋能和深度融合到健康医疗实践,通过全要素、全流程、全链条的系统优化,实现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全维度的痊愈照护,最终为民众提供优质、高效、经济可及的价值医疗。

智慧医疗已经成为生命科学创新和生命健康产业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接智慧医疗体系的系统性建设,参与到智慧医疗创新高峰对话中的嘉宾就如何加速完善智慧医疗行业的创新生态体系、如何实现多方有效协同,打造健康的产业生态环境、如何推动智慧医疗领域的国际合作、协同创新提出建设性建议。

论坛上智慧医疗高峰对话环节(央广网记者 黄玉玲 摄)

记者在论坛期间专访了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王磊,他认为,智慧医疗其实是为了实现患者的利益,加入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其根本都是为了给患者带来最好的体验。同样智慧医疗也不能建立在浪费社会资源和降低效率方面,毕竟社会资源越来越紧张,人工也会越来越贵,智慧医疗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提高效率,同时做到对患者全病程管理覆盖。从患者没有生病开始管起,一直做到临终,覆盖整个过程,这是最智慧的医疗。以患者为中心的智慧医疗的创新,实现多方共赢的智慧医疗,这个解决方案才更具有生命力。

王磊表示,中国智慧医疗的结合和输出也是我们一个重要的做法,相信今后随着中国的科技进步、智慧方面信息技术进步、软硬结合的进步、物联网进步等,最终智慧医疗能够有更高战略发展,企业更加有机会。

智慧医疗发展前景与展望论坛现场(央广网记者 黄玉玲 摄)

智慧医疗高峰对话环节上,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智慧医疗健康中心主任杨斌教授表示,我们做智慧医疗的时候,希望能把大医生的智慧变成智能化的系统,赋能基层、赋能家庭、赋能个人,每个人有能力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做智慧医疗应该有温度,应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武汉疫情的时候,我去援助武汉,有这样一个场景,病人在床上躺着,前方专家组讲要用听诊,你们得解决听诊问题,我们研发一个智能听诊系统,做一个蓝牙耳机戴(耳朵)里面,远程传输。当时在武汉14家医院也解决了很多问题。我们是希望通过智慧医疗,解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GE医疗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创新官戴鹰在论坛上谈到:“我们在推动数字化进程的时候是构建生态体系,首先它讲的不是简单的一家公司或者一方可以把医疗方面的痛点解决,需要多方。我们在2019年推出了一个爱迪生平台,这个平台是帮助各方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让各方有多赢的解决方案聚拢在一起。像医院里面影像人工智能应用特别多,对于技师和医生感受很不好,我们让平台能够把工作流集成起来,让医生可以在一个工作流里面把心、脑、肺、肝想要的人工智能放在一起,挑想用什么,而不是不断转换。对于人工智能的初创企业来讲,上了这个平台,可以全身心精力放在人工智能开发上面,而不是重复走过的商业化道路。7月底,我们在北京亦庄成立了一个G2创·中心,通过G2创·中心的机制聚在一起,然后按照疾病的领域,产出多个数字化的应用解决方案。”

戴鹰表示,智慧医疗这个领域在中国是一个可以自成体系的领域。中国有足够的患者、足够的数据,中国的人才、科技发展的趋势非常迅猛,GE医疗身为中国医疗行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份子,身为立足北京和中国长期发展、肩负企业社会责任,将推进医疗产业更加智慧,为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