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29日消息(记者张可月)近期,“小龙坎”“蜜雪冰城”“华莱士”“杨国福”“奈雪的茶”“胖哥俩肉蟹煲”等网红餐饮店铺相继践踏食品安全红线,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8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今年上半年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餐饮食品、食用农产品、酒类等13类食品抽检不合格率与2020年同期相比有所上升。其中,餐饮食品上半年抽检不合格率为6.07%、二季度抽检不合格率为6.38%。

食品安全是“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根源何在?监管是否到位?怎样破解监管难题?央广网记者独家专访多位相关领域专家,请他们解答相关问题。

多企业接连“翻车” 食品安全问题根源何在?

市场准入不严格,监管手段不充分,法律法规不完善,企业经营不道德等,都成了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导火索。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市场流通与消费研究室主任依绍华表示,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一是食品进入市场入口把控不到位,导致一些问题食品流入市场;二是市场监管不到位,尽管已建立较为健全的监管体系,但是由于制假售假手段层出不穷,并且通过各类非正规渠道销售食品方式多样,绕过正规监管体系,埋下食品安全隐患。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于泽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民生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各方共同治理下,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依然存在很多深层次问题,不是简单的几次打击整治就能解决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是一个整体性的社会问题,不能简单归因于企业“黑心”和市场监管部门不作为。“第一,我国整个食品产业链的价格体系还没有完全理顺,从最初的粮食收购到食品加工各个环节的价格形成模式非常不一致,往往导致上游价格涨得快,但是下游价格提升乏力,导致下游企业利润持续降低,开始大量使用添加剂甚至腐败变质原料等手段获得利润;第二,经济快速发展,很多实践领先于法律,立法工作相对滞后,相关法律不健全,对很多问题处罚力度不足,有的行业标准甚至为部分企业所操纵;第三,食品加工行业小企业多,甚至存在较大流动性,监管部门信息获取不充分,导致市场监管和执法难度加大、成本提高。”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当前食品安全监管还未达到立法初衷。“现实生活中,单单依靠严厉的处罚打击食品安全问题,很可能会导致一些企业难以为继,因而更多时候还是要靠经营者良心经营。但不少企业仍然缺乏法律意识,对自身提供的服务和卖出的食品不够重视,把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当儿戏。”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有待完善

食品安全监管需要建立健全监管体制机制,源头治理、精准治理、长效治理,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依绍华认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不到位、生产和流通环节企业自律程度低、新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应用不足、食品安全标准不健全等。

她表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有待完善,一是在于食品安全的溯源体系有待完善,尽管商务部已建立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但是在成品、半成品食品领域尚未覆盖,导致一旦发现食品出现质量问题,难以倒查追责;二是在于食品消费监管体系有待完善,具体的食品安全标准、惩治规定有待上升到法律层面;三是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有待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应加强对食品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保护力度,提高食品安全事故处罚惩治力度,增加违法成本,让制假售假相关人员“不敢想”“不敢为”。

于泽认为,食品监管信息不充分,取证难,执法成本高,市场和法律体系不完善。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成员、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认为,食品行业需要监管的主体众多,监管力量相对有限,“这就要求监管抓住重点,明确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食品安全监管呼唤社会共治

维护整个食品链条的安全,创建更为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应培养社会共治观念、建立多方参与的机制,集监管部门、行业协会、消费者之合力,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依绍华说,从本质和长远上来看,企业规范化经营、保证食品安全与消费者利益一致。她建议,一要强化食品生产质量安全检查和质量监管以及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将监管重心与责任下沉到具体生产质量监管和市场进入环节质量管控。二要通过制定科学的食品检测标准、建立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形成食品检测的细致化网络,降低食品检测成本,提高检测效率。三要充分利用市场竞争加剧与行业转型升级等条件提升食品行业自律水平,鼓励企业建立自律协会。四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对平台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积累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了解商品和消费者行为的诸多信息,为市场监管提供更加精准的支撑。

于泽表示,食品安全监管需要完善食品行业高质量市场体系建设,理顺价格形成机制,提高生产和流通信息透明度,建全企业信用信息,健全法律和行业标准等综合性治理。

陈音江表示,保障食品安全需要有关部门坚持日常监管和重点整治相结合,可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进行舆情分析,收集执法线索,锁定重点监管对象——投诉案例较多的企业。“一旦食品安全问题被查实,相关企业法人和主要负责人应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餐饮行业黑名单,断其从业后路。”

李斌说,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首先,有关部门必须严格控制市场准入。其次,有关部门要加大全过程动态监管力度,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原则、采取‘飞行检查’措施、建立‘黑名单公示’制度等,起到指引和威慑作用。再次,从根源上打击食品安全问题,企业内部解决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把问题扼杀在摇篮中,也就无从引发安全争议了,企业要把培养全员守法意识写进规章制度里,写进骨髓血液里。最后,利用好包括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消费者投诉建议等外部约束的力量,使得违法违规的企业寸步难行,倒逼行业从他律到自律。打击违法的同时,也要宣传褒奖守法,给予一定的优惠和奖励,让良币驱逐劣币。”

记者手记

国家层面对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露头就打”,严格“首问负责制”等制度,支持消费者遇到问题及时举报、依法维权。相较于早些年,如今的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只会更高,相关标准应更加严谨、规范、细化。

食品安全监管强烈需要社会共治,对此监管部门应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策略,将日常抽检与重点整治有机结合,呼吁餐饮业正当竞争。企业应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文明诚信经营,确保产品质量,推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行业生态圈;消费者则应自觉学习掌握食品安全知识,提高辨假识假能力,理性消费、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