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20日消息(记者汪宁)转腰、收肩、手腕一抖、猛甩出去,“啪”一声,长鞭子就发出一阵巨响。这是近日记者在北京市多个公共场地看到市民“甩鞭子”的情景。

近年来,随着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日益兴起,“甩鞭子”成了不少人喜欢的健身运动。但有北京市民日前向央广网反映称,“甩鞭”产生的噪音和带来的安全隐患,对原本清净舒适的居住环境造成了破坏,扰乱了居民日常生活。

市民称“甩鞭噪声扰民、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在北京市大兴区滨河公园旁边,铁鞭被不停挥动,响声不绝于耳(央广网记者 汪宁 摄)

据网上公开资料介绍,“甩鞭子”原是古代宫廷举行“朝会”时礼仪中的一个环节,称为“鸣鞭”。鞭子在空中舞动时,会发出“啪啪”的巨大响声,声音清脆,穿透力强,传播距离远。“甩鞭子”产生的声音属于突发性、高强度、尖锐的噪音,听上去十分刺耳。

近日,记者走访北京市大兴区滨河公园看到,早上七点半左右,在河道一侧旁边的空地上,几位“甩鞭者”正挥舞着手里的长鞭,有的一两米,有的两三米,做工上有的为牛皮、有的是铁锁链,而每一鞭子甩出去击打地面,都能听到“啪”的一声,声音非常响亮。随着铁鞭的不停挥动,响声不绝于耳,而鞭子所到之处却也成了周边行人的“禁区”。

一位“甩鞭爱好者”说,天气好的时候,每天早上约七点半都会来到场地甩鞭子、打陀螺,持续至十点左右结束。对于可能会带来的噪音和安全隐患,其表示,自己选择的时间点不会太影响居民,但若不注意确实有可能会伤着人。另外,多名“甩鞭者”称,在初学时都多次曾因不小心和不熟练甩到自己而受伤。

为避免给行人带来伤害,该公园一工作人员介绍,公园内不允许“甩鞭”,因此公园旁边的河道旁成了此项运动爱好者们的新地点。但多名附近居民表示,这样的“挪移”,并没有彻底根治对他们的“打扰”。

距离上述河道旁“甩鞭”新地点向北几百米,跨过马路,就是北京金惠院三里小区。该小区一位老人告诉记者,他所居住的楼栋刚好在靠近大门的一排,自从“甩鞭者”从公园挪到河道旁后,离小区更近了。几乎每天早晚,都听到“啪啪啪”的阵阵甩鞭声,一甩就是几个小时不间断,而每响一声,心里都会“咯噔”一下,听着很不舒服,也非常影响正常休息。

走访中记者还发现,除了公园附近公共场地,一些小区内的广场也成了“甩鞭爱好者”的聚集地。在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一小区,居民付先生表示,居住几年来,几乎每天早晚都有人“甩鞭”,一声声如鞭炮般,声音非常刺耳。尤其是老人和孩子路过时更需格外小心,否则一不留神,就可能会被粗硬的鞭子抽到。

“噪音”可劝阻但无法根治 “文明健身”被呼吁

记者查询网上信息发现,包括北京在内,全国不少地方都有同样反映,但该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

对于“甩鞭”带来的扰民问题,北京市多个公园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较常用的办法就是尽量对其劝阻。记者以市民身份致电北京市公安局,一工作人员称,若认为该行为扰民,可选择报警,具体由办案民警处理。

但北京市大兴区市政园林服务中心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报警和劝阻是较常用的办法,但由于人群流动性和不确定性,此方法并不能根治该问题。她同时表示,希望借助媒体共同呼吁:不管选择什么样的运动项目,都应该避免给其他人带去不便。

记者查询了解到,在石家庄、许昌、武汉、西安等地,当地政府曾明确禁止在特定场合和时间内“甩鞭”,呼吁“文明健身”。

据此前媒体报道,2014年7月,石家庄明确实施“禁鞭令”,要求市内所有公园广场严禁甩鞭子、抽陀螺,建议甩鞭子、抽陀螺时,最好找一个远离居民区、人流量较小的空旷地方。2020年12月,河南省许昌市出台《许昌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对广场舞、甩鞭子、抽陀螺等健身活动作出规范,并明确相关处罚条款。

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委员、北京帅和律师事务所主任沈腾表示,“行为场所”决定“行为性质”,这是关键性的标准。另外,“甩鞭子”是一种俗成的文化,有合理性的存在形式。如果纯属扰民,一般可向公安报警建议对其进行“禁止”。但如果是在休闲或者运动场所使用,一般很难认定违法。如果声音确实过大,影响了所在场地的正常秩序或者阻碍了其他人的正常行动等,可以提请场地管理部门加以“制止”。建议居民健身运动时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点及场合,避免干扰他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