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4日消息(记者陈锐海 高欣然)每天数千人来访,未开馆门口即排起长队,曾在三天内用掉十本留言簿,对外开放不到两年已累计接待参观者50多万人次……北京西郊的香山革命纪念馆自2019年9月开放后,已经成了北京的文化新地标。

今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各地掀起学习革命历史的风潮。作为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第一站,香山革命纪念馆又成了四方游客慕名而来的“打卡点”。一个个穿着同款文化衫的团体辗转馆内,有的观看历史展览,有的研究革命文物,有的听讲解员细说故事。

游客在展区参观(央广网记者 高欣然 摄)

游客陈艳霞来自江西革命老区,这次来北京游玩,她特意提前预约了香山革命纪念馆的门票,“我们年纪大的这一代人对革命历史更有感触,一有机会就想过来重温一下。”陈艳霞在影像《开国大典》前注目凝视,久久不曾移步。在她看来,这份首次采用全息影像技术的资料实属少见,多看几眼才不虚此行。

纪念馆二楼入口处人流量大,有点“堵塞”,一名工作人员正在维持秩序。她明显感受到,近期游客比往常多了些,一天最少三千人,最多时则要八千人,有时短短一下午,就来了十几个参观团体。

红色旅游地成了网红打卡点,来的人看什么?游客留言簿上的留言或许能给出答案。“来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驻地,非常高兴!热爱祖国!”“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创辉煌!”“衷心祝福祖国繁荣昌盛,永远不忘党的恩情!”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赴北京,25日进驻香山。在这里,毛主席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共中央同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共同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里是中国革命胜利前夕党中央的所在地。

如今,最受全国各地远道而来的参观者欢迎的,就是当时毛主席办公居住的双清别墅及其他中央机关办公点。近万件办公用品、生活用品的复原物件,能让来者驻足观赏,引发热议讨论。纪念馆一层展览区还展出了毛主席在香山时期发布的202封电报手稿。游客们站在屏幕前,戴着耳机,在一封封有声电报中,穿越时光,似乎到那个激情燃烧的革命年代。

红色电波中的领袖风范——毛泽东同志香山时期发布电报手稿专题展览(央广网记者 高欣然 摄)

二层的展板上就详细记录着“中共中央在香山大事记”,另一个展区则以人物雕塑的形式展现了北平解放的盛景,蜡像们身着长衫或风衣,围着红色围巾,高举着“中国共产党万岁”旗帜,有如回到了北平解放的那一天。

留言簿上,有人说,传播香山革命精神,重在以史育人。还有人说,香山革命纪念馆就是一本立体的党史教科书,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领会党的初心和使命。

纪念馆工作人员朱女士负责在展区中引导游客,每天都能看到展区里的文物,她说:“我真的能感受到先辈们打仗有多不容易,我们的和平生活有多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

这里创造了历史,见证了历史,香山本身就是回望历史的一个窗口。或许正因如此,才有源源不断的游人远道而来。在这里,他们能找到过去与当下的连结,找到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