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27日消息(记者韩靖)宁原,80后原创科普模型师,一名在单一短视频平台就拥有近500万粉丝的“超级网红”。网络上,他有着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名号——模型师老原儿。

老原儿正在录制科普视频(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感冒为什么会鼻塞的模型、蚊子为什么叮你的模型、虫牙疼疼疼的模型……一个个让人好奇却又不曾深思的话题,浓缩在不过三两分钟却又让人情愿反复观看的视频里,老原儿用充满漫画趣味的模型,带领观众走进科学的世界。

老原儿向记者展示模型(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老原儿的工作室,位处北京自媒体人才聚集的高碑店。500平米的工作室从外面看去并不显眼,但步入其中,却宛如走进了异想世界——近两米的蚊子悬在空中;有着中型犬体格的蝗虫伏在工作台上;人类鼻腔、泌尿系统等器官被数倍放大后呈现在眼前……老原儿说,这间工作室是他亲手营造的乌托邦,摆放在角落里的模型都记录着他从传统媒体走向自媒体的转型,也记录着他对于科普模型的热爱与坚守。

老原儿正在画模型设计图(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童年时期的老原儿是一个好奇心极强的孩子。他开玩笑说,自己小时候最喜欢“捡破烂儿”。放学路上,看到形状特别的塑料瓶、旧铁丝,他都会收集起来,想象着它们在自己的手中能变幻出什么新花样。

美术功底让老原儿在设计上游刃有余(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老原儿在大学期间学习广告专业,毕业后进入电视媒体工作了10年。其间,他为多档科教类节目制作模型道具,手把手教主持人如何操控、讲解模型,但往往多轮沟通下来,主持人依然手忙脚乱、无暇自顾,倒是显得老原儿的讲解更加生动有趣。

一条工装围裙是老原儿的必备穿搭(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这段在传统媒体的工作经历,帮助老原儿积累了宝贵的选题策划意识和模型制造经验,更使他养成了勤于思考的职业习惯,以及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实探索精神。他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思考如何才能让模型更具“生命力”,如何借助模型既科学严谨又兼具趣味和故事性地展示科学知识的魅力。

老原儿向记者展示模型(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30岁那年,在一个“不太年轻”的年纪,老原儿辞去了稳定的工作,投入到短视频科普的事业中来。在一个个不眠夜里,从选题策划到模型制作,再从素材拍摄到后期剪辑,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参与。

如今,熟悉老原儿的网友总会想起他那副标志性的“大眼儿眼镜”,殊不知,这最初只是为了遮挡他连夜赶工熬出的“熊猫眼”,无意中却造就了他日后的招牌形象。

老原儿在仓库内整理物品(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创业的日子总是艰难的。老原儿可谓孤注一掷,把全部身家都投在了“原创科普模型师”这个在国内几乎无人涉足的事业上。他曾一度不知道下个月的房租该从何处筹得,不知道自己的原创作品能否满足网友日益“刁钻”的观看需求。但他始终坚定地认为,自己的科普模型总会被大家认可。

老原儿把做过的模型收藏起来,希望将来能在线下和网友互动(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让老原儿无比感动的是,爱人为了支持他的事业,瞒着家人辞去稳定的工作,与他一起实现创业的梦想。老原儿的爱人是一名电视编导,在工作中,从选题策划到模型制作,再到后期包装,整个流程中,两人形成制作闭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从此,老原儿不再孤军奋战,事业上从一人独扛变成了夫妻搭档。到如今有了更多伙伴的加入,老原儿的科普作品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网友甚至官方机构的关注与转发。

老原儿在工作室里制作模型(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现在的老原儿已经是短视频平台上的“流量红人”,但他认为流量是一种认可更是一种压力,“关注视频的人越多,责任越大,更要保证自己的科普更严谨、质量更高。”老原儿对记者说。

为了科普知识的准确性,老原儿和他的小伙伴们经常查资料文献研究,甚至会买标本解剖以保证科普的准确性。整个视频做完,自己也成了半个专家。

老原儿向记者展示模型(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在网络世界里,人们接收讯息更加快速便捷,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讯息愈发庞杂、冰冷和真伪难辨。老原儿希望自己的模型和视频作品能够成为这个时代里孩子们探索科学知识的工具,希望大家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