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3日消息(记者王启慧)今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收官之年。2018年9月,民航局制定印发《民航贯彻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明确了提升飞机APU(辅助动力装置)替代设施使用率和机场新能源车辆应用等主要任务。经过两年多时间,13日,民航局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包毅表示,民航打赢蓝天保卫战总体目标即将顺利完成。

  机场新能源车辆设备国产化率已超过80%

  据记者了解,飞机自带的APU设施运行使用不仅会消耗飞机燃油,而且还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气体。APU替代设施通过输电线和供冷管道将地面清洁能源输送给停场飞机,从而减少飞机APU装置的使用。

  包毅介绍,APU替代设备三年累计节约航油40余万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30万吨,减少各种大气污染物排放近4900吨,节约航油成本约12亿元(按每吨3000元计算)。场内各类新能源车辆设备占比由2018年底不足5%提升至目前的14%,约5600余辆,机场汽柴油消费增速得到有效控制,2019年航班起飞架次同比增加5.8%,但机场汽柴油消费却同比减少1100吨。其中,去年9月25日开航的大兴机场,场内新能源车辆已达1300余辆,场内新能源车辆占比达到77%,处于全球领先。

  截至今年9月底,支撑蓝天保卫战的实施项目超过100个,涉及投资约28亿元,90%的项目预计在今年底投用。

  目前机场新能源车辆设备国产化率已超过80%。其中,东航与国内制造企业合作,成功研发全球首台35吨纯电动平台车和50吨纯电动有杆飞机牵引车;国航、首都机场及有关设备商的联合技术攻关,有效解决了APU替代设备安全高效保障新型飞机(如B787、A350等)的技术难题。

  运输航空每吨公里油耗及碳排放处历史最优水平

  “十三五”期间,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2019年我国运输航空每吨公里油耗和碳排放分别为0.285千克和0.898千克,均较基线(2005年水平)下降16.2%,处于历史最优水平,在全球主要航空大国中处于领先位置。机场平均每客能耗0.898千克标煤,每客二氧化碳排放0.553千克,分别较基线(2013-2015均值)下降15.8%和28.81%。

  绿色机场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北京大兴、成都天府等新建机场的绿色基因进一步强化;完善行业能耗统计体系,建立航空飞行活动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机制。大力提升空管效能,积极推进临时航线应用,2016年至2019年底,144.4万架次航班使用临时航路,缩短飞行距离5466万公里,节省燃油消耗29.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2.9万吨。

  此外,一些机场利用车联网、大数据、微储能等新技术,自主开发机场能源与设备智能监控系统,优化机场电力供给和使用效率。“例如双流机场、首都机场、白云机场等单位利用智慧储能技术,推动机场区域微电网设施建设,为降低大型机场电负荷过高、挖潜现有电力保障资源提供了可借鉴推广的经验。”包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