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0日消息(记者孙冰洁)“家人聚餐集体中毒?”近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某家庭9人聚餐引发中毒事件引起网友关注。10月19日,该事件最后一名幸存者李女士去世。至此,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的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经检测,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米酵菌酸究竟是什么?什么情况下会产生?自制发酵类米面食品还能吃吗?针对网友关注的这些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近10年酵米面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俗称的“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经当地警方调查,引发此次集体中毒的“酸汤子”食材为家庭成员自制,且已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在此次聚餐食用之前,因为冰箱里无处存放,被放置在了家中阴凉处,而食用之后不久,家庭成员便陆续出现身体不适,表现出食物中毒的症状。

  经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将此次食品中毒事件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发。据国家一级营养师王桂真介绍,米酵菌酸是一种由椰毒假单胞菌米面亚种产生的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常出现于发酵的玉米面制品、经过长时间浸泡的木耳、糯米面汤圆、吊浆粑以及河粉等食物中,这些食物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或浸泡。

  米酵菌酸中毒后,患者一般会在2小时~24小时内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症状,重者可出现皮肤黄染、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且米酵菌酸会对人体的肝脏等重要器官产生严重损害,致死率达40%~100%。

  事实上,此次米酵菌酸中毒事件并非个例。公开报道显示,2010年至今,全国已发生此类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就在2020年8月,广东通报了一起米酵菌酸中毒事件。8月2日凌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人民政府官网发布通报,7月28日,该县神泉镇11位顾客食用河粉(俗称“粿条”)后,先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经调查,初步确定该事件由米酵菌酸中毒引起。

  米酵菌酸中毒尚无特效药

  据王桂真介绍,夏秋季节制作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米酵菌酸耐高温,即使是煮沸的水或者高压锅蒸煮也无法破坏其毒性,并且毒性强,致死率达50%以上。目前米酵菌酸中毒并没有特效药,一旦出现疑似米酵菌酸中毒的情况要立刻送医。与米酵菌酸中毒者食用过同种食物的,即使没有出现不适症状也应即刻就医,尽快催吐或洗胃清肠,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

  19日晚,国家卫健委发布健康提示:慎吃长时间发酵的酵米面类食品。并提示公众,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制作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购买食材时要选择正规的购买渠道;购买产品时要认真阅读产品标签,特别注意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信息;食材要按照产品标签上注明的存储条件保存,如果超过产品保质期,不能食用。

  为保证生命安全,最好的预防措施是不制作、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