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1日消息(记者孙冰洁)国家卫健委办公厅11日印发《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确定了试点地区到2022年的工作目标,届时公众对抑郁症防治知识知晓率需达80%,抑郁症就诊率提升50%、治疗率提高30%,非精神专科医院医师对抑郁症识别率提升50%等。
  为实现上述目标,《方案》明确了六项重点任务。除加强防治知识宣教外,进一步扩大了筛查评估的范围。要求医疗卫生机构、体检中心、高等院校等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抑郁症筛查。各类体检中心在体检项目中纳入情绪状态评估,供体检人员选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实际工作开展重点人群心理健康评估。对发现疑似抑郁症患者,建议其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就诊。精神专科医院结合各类主题日、传统节日宣传活动等,组织开展抑郁症筛查。综合医院提供自助式抑郁症测评设备或公布测评微信公众号,供就诊患者开展自助式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针对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高压职业人群等重点人群,分别提出心理健康服务措施。如中学、高等院校均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高等院校所有学生的必修课,每学期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授课,指导学生科学认识抑郁症,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等。
  对孕产妇群体,要将抑郁症防治知识作为孕妇学校必备的科普宣教内容,提高孕产妇及家属防治意识。将孕产期抑郁症筛查纳入常规孕检和产后访视流程中,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或社工进行孕期和产后抑郁的筛查追踪。
  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老年人健康体检,每年为辖区老年人开展精神健康筛查,对于经心理测评有抑郁情绪的老人提供心理咨询和及时转诊。
  此外,《方案》还要求强化心理热线服务。以市为单位至少建立1条24小时提供公益服务的心理援助热线,将心理援助热线建设成为公众进行心理健康咨询、求助、疏导、危机干预、转介的便捷平台。并由包括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工等人员组成的专业化心理危机干预队伍,每年开展不少于2天的专项培训和演练。在重大传染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发生时,组织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及时处理急性应激反应,识别高危人群,预防和减少极端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