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31日消息(记者王启慧)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为规范高等学校命名,结合高校设置实际情况,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强调,高等学校命名要坚持名实相符、准确规范,实行一校一名制,应保持名称稳定,原则上同层次更名间隔期至少10年。避免盲目追随行业的发展变化而频繁变更。

  根据《办法》,本科层次的高等学校称为“XX大学”或“XX学院”,专科层次的高等学校称为“XX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学院”或“XX高等专科学校”,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称为“XX职业技术大学/职业大学”。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地域、行业、学科等特点,冠以适当的限定词。

  高等学校名称中使用地域字段,原则上不得冠以“中华”“中国”“国家”“国际”等代表中国及世界的惯用字样,也不得冠以“华北”“华东”“东北”“西南”等大区及大区变体字样。原则上不得冠以学校所在城市以外的地域名;省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学校可以使用省域命名,其他学校确需使用省域命名的,由省级人民政府统筹把关,但须在名称中明确学校所在地。

  《办法》明确,农林、师范院校在合并、调整时,原则上继续保留农林、师范名称,确保农林、师范教育不受削弱。同时,要避免出现多个学科或行业类别并存的现象,原则上不超过2个。

  未经授权,不得使用其他组织或个人拥有的商标、字号、名称等,不得使用国外高校的中文译名和简称。原则上不得以个人姓名命名,但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批准,可以在学校名称中使用对学校发展作出特殊贡献的捐赠者姓名或名称。

  此外,教育部要求,未经授权,不得使用其他高等学校曾使用过的名称。避免与其他学校名称相近,引起混淆。字数原则上控制在12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