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28日消息(记者孙冰洁)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深化医改2020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重点任务》),把预防为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继续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记者注意到,在《重点任务》明确的六方面重点工作内容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被摆在突出位置。围绕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做好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方面,《重点任务》均作出工作部署。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王贺胜在28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的疫情防控形势总体积极向好,但疫情也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防控方面存在的短板和漏洞。为补齐这些短板与漏洞,王贺胜表示,下一步,相关部门会将政策具体化、精细化,尽快转化成为可操作的举措。

  具体来看,首先会在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专业能力等方面加大力度,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同时,提高评估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加强疫情分析研判、健全应对预案体系、强化人员能力储备,提高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和处置能力。而按照“平战结合”原则,还将以提升传染病防治能力,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为重点,优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此外,还将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的科研投入,集中力量开展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有针对性地推进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等相关法律修改和制定工作,完善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做好法律衔接。

  针对疫情初期出现的床位紧缺、重要医疗设备以及医疗物资等不足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表示,国家发改委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重点通过加强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强化七项能力,完善三个保障。

  “七项能力”包括强化发热门诊的接诊能力、强化可转换传染病区的收治能力、强化可转换ICU的救治能力、强化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强化传染病的检测能力、强化医疗废弃物的处置能力以及提高应急救援能力。而“三个保障”则从完善重大疫情救治保障、完善应急医疗物资保障、完善应急医疗物资启用预案保障方面对医疗机构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

  据欧晓理透露,今年中央预算内用于公共卫生相关项目建设的投资总量是去年的两倍,缩减了其他的一些专项,集中支持公共卫生领域的建设。下一步,国家发改委还将继续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引导地方统筹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渠道,高质量地完成公共卫生项目的建设,确保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不留白、不缺位,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