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12日消息(记者孙冰洁)目前,我国江南、长江中下游等地已先后进入梅雨季。今年的梅雨有什么特点?是否会变身“暴力梅”?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1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江中下游地区从12日起将进入强降水极其明显和频繁的阶段,有可能在梅雨季出现极端强降水,防汛形势不容乐观。

  五月以来,我国天气气候形势复杂,极端强降水频发,部分地区出现了阶段性干旱、高温等天气。周兵认为主要有四个特点:降水总体偏多、暴雨过程频繁;降水集中期偏早,阶段性强;强降水过程持续时间长、重叠度高;阶段性区域气象干旱明显。

  梅雨是东亚季风的重要产物,江淮流域的梅雨区主要被划分为三个部分:江南区梅雨、长江中下游梅雨、江淮区梅雨。长江中下游一直是梅雨的“主战场”,经过分析研判,长江中下游地区在6月9日已经入梅,较往年偏早了7天。周兵认为,原因在于今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偏早,夏季风爆发以后华南、江南等地的降水明显增强。

  在风调雨顺的岁月里,梅雨季是常年6月8日入梅,7月18日出梅,平均梅雨量343毫米。入梅的早晚与梅雨量有密切的关系,梅雨量最多的三年分别是1954年(789毫米)、2016年(662毫米)和1998年(596毫米)。综合分析发现梅雨强度最强的三年分别为1954年(强度指数2.7)、1996年(1.7)和1998年(1.3),都出现了传说中的“暴力梅”。其中,1954年和1998年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暴力梅”举世闻名。1954年长江流域有76%以上区域出现过大暴雨,日最大降水量出现在安徽安庆,达262毫米,出现百年罕见的全流域性大洪水。8月18日,长江汉口站最高水位达29.73米,比历年最高水位(1931年)高1.45米。

  分析今年江南梅雨季的降水形势,周兵告诉记者,从12日起,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一个强降水极其明显和频繁的阶段,通过中期预报来看,6月下旬副热带高压位置在向北推进的过程中,又会有一次南落的过程,势必导致梅雨持续时间可能变长,总降水量将会增多,所以今年防汛形势较不容乐观。

  在防灾方面,周兵提醒公众可通过及时收听天气预报来规划未来的出行,同时还要提高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对洪水来临和地质灾害发生都有规律性的认识。

  此外,梅雨季节由于湿度高,很多用品等容易因为潮湿而发霉,同时对身体也有一定影响,梅雨天也是皮肤病和关节炎等疾病高发期,潮湿天气会增加妇科疾病的发病率。家庭要经常除湿和更换干燥剂,女性尤其要做好皮肤健康保护。

  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做到衣服要常洗常换,最好选择易干且布料滑爽的衣物。同时,梅雨季也是细菌性食物中毒多发期,切记不宜过食生冷、油腻的食物,并注意给房间通风。

  注:网友所称的“暴力梅”是一种通俗说法,在气象学上并无明确概念,实际是指在梅雨阶段降水的强度非常明显,暴雨频繁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