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24日消息(记者孙冰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340多支医疗队、4.2万多名医务人员从全国各地火线驰援武汉。

  1月26日至4月6日,北京医院先后派出3批共151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整建制接管了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一个重症、危重症病房,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00人,治愈率在90%以上。

  作为国家医疗队领队、北京医院院长,王建业带领151名医务人员,在武汉奋战了71个日夜,圆满完成了对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

  “战疫”归来,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王建业今年全国两会关注更多的还是医疗卫生领域的问题。他带来的提案,将重点聚焦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公立医院如何以疫情为契机,反思我国公共卫生体制暴露出的一些短板,同时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重大疫情直报预警系统,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院长王建业(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把队员完完整整带回来

  1月25日(大年初一)晚上8点,王建业接到通知,要从北京医院抽调部分医务人员前往武汉支援。不到3小时,就有640多名医务工作者踊跃报名。12天过后,正值武汉抗疫关键期,由王建业带队的北京医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再度出发。在第一批“先遣队”的经验之下,这批集合了呼吸、重症医学、心脏、放射等多个科室的多学科团队可谓集结了北京医院的优势资源,当时王建业的判断是:短时期内可能回不来,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出征之前,面对援鄂医疗队队员的家属、亲人,王建业立下了军令状:“要把我们所有的队员完完整整带回来。”

  作为领队,除了尽全力救治患者,王建业坦言,自己最担心的就是队员的安全问题。“没有医务人员的安全根本谈不上病人的救治,医务人员的安全是首位的。”

  虽然团队成员皆为长期与疾病打交道的医务人员,但面对新冠肺炎这一新发传染病,即使是身经百战的医生也对其心存几分忌惮。除了有8名队员曾参与过2003年的“非典”救援外,其他人员几乎从未进过传染病房,这让王建业在武汉期间始终“悬”着一颗心。既要考虑如何因病施治,又要尽最大可能减少暴露的风险。最紧张的时刻,只要在现场听到自己的队员咳嗽一声,他都会格外紧张。马上过去问,“有没有其他不舒服,嗓子疼不疼……”这种关心也延续到生活中,援鄂队员多为北方人,初到南方,饮食习不习惯、衣服带没带够、家里需不需要帮助等,都是悬在王建业心头的要紧事。

  4月6日,北京医院援鄂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返回北京,身为领队的王建业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全体医务人员无一人感染。

  疫情是改革的契机

  从武汉回来后,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王建业也始终没闲着。疫情常态化防控之下,针对此次疫情暴露出的问题,王建业在两会中建议,实行公共卫生体制特派员制度。由特派员监督地方疫情发生发展情况,监督地方行政部门开展防疫工作;一旦发现疫情,可以派出国家级医疗专家组,及时指导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

  “这次疫情同时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防疫人才十分短缺,尽快解决公共卫生与防疫人才不足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为此,王建业认为,加强疾控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疾控队伍待遇水平,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此外,如何处理好防控常态化与复工复产的关系,也是王建业此次提案十分关注的问题。“防控很严,就诊人数就会减少,就不能及时满足病人的就医需求,比如之前一天可以为100个患者做胃肠镜检查,现在可能只做20个,病人的诊治需求就满足不了。但如果完全敞开,防控筛查就容易出现疏漏。所以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考验着我们医卫界各位代表委员的智慧。”

  但疫情的危机中也孕育着机遇,在王建业看来,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这要求包括公立医院在内的医疗机构也要作出调整,加速改革。如针对目前患者就医排队聚集的问题,除保留一部分现场挂号窗口为老年患者等群体使用外,应大力推广自助缴费机,减少人员聚集;同时也应提高患者预约的精准度,目前北京医院的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在30分钟左右,接下来将努力使其缩短至15分钟。“让患者只需在预约时间前几分钟到医院即可,既有利于疫情防控,也节省了患者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