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6日消息(记者孙冰洁)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期间,全国340多支医疗队、22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36支疾控队,4.2万名医护人员、疾控人员驰援湖北,与湖北人民并肩作战,在湖北、武汉构筑起第一道防线,有效遏制了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而在援鄂抗疫工作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国家援鄂疾控队,他们在前方负责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社区防控和环境消杀等工作,为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需要直接接触病例标本,疾控人也被称为离病毒最近的人。

  像“破案”一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对于突发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是疫情防控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锁定并控制传染源、及时隔离密切接触者、精准切断传播途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次武汉抗疫中,负责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国家援鄂疾控队员在武汉坚守了3个多月。在抗疫一线,他们深入社区、医院和隔离点,详细了解居民的密切接触史、暴露情况,通过细致缜密分析,抽丝剥茧,锁定传染源,切断传播链。

  中国疾控中心驻武汉流行病学调查队队长、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在5月6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在武汉工作期间,中国疾控中心流调队和当地疾控中心密切合作,建立了流行病学联合调查机制。由于大多数的城乡居民对于流行病学调查不太了解,给流调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它颇像警察的破案工作,要通过对各种线索的排查、摸索,不放过任何可疑的蛛丝马迹,了解病例的基本情况、掌握人员活动的轨迹、明确传染的来源和传播的途径,以便于尽早采取医学观察和隔离等措施,阻断疾病的传播。

  高质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要求早、快和全面,如果慢了、漏了,很可能会导致一些感染人员未被及时发现,造成传播。这就要求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既要具备临床知识和公共卫生知识,还要有流行病学的基本功;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调查技巧,包括沟通、交流等方面的技巧。“调查记录不单纯是一份记录,更是一个调查档案,为后续的防控工作提供决策基础。所以内容必须准确无误,还要注意沟通的技巧,要平复受访者的情绪。”丁钢强说。

  丁钢强记得,流调队员在对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的妻子做流调时,起初对方怎么都不肯开口,后来工作人员找到切入口,通过拉家常的方式终于打开了她的“话匣子”。通过这种方式,流行病学调查获得了非常准确和详实的资料。

  实验室检测人员:穿戴三级防护装备与病毒“正面过招

  援鄂疾控队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在实验室对病毒进行检测,因为要直接接触病毒,这项工作充满了不可预测的风险。中国疾控中心驻黄冈检测队队长、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曾毅院士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张晓光回忆,在援鄂期间,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需要每个人穿戴三级防护装备,包括连体防护服、双层手套、隔离衣、靴套、保护眼睛的眼罩或者面屏等。疫情早期,正值春节期间,当时疫情快速蔓延,防控物资不足的情况在各地普遍存在。以他在黄冈的情况为例,最紧张的时候,防护物资特别是防护用品只能维持两天的工作需求。为此,工作人员想尽了办法来节省物资。一个检测流程从样品清点、核对,到核酸提取,再到扩增检测报告,往往需要6-8个小时。为了节省防护服,检测队员在进入实验室后不喝水、不吃饭,也不去厕所。

  “每个队员既是采集员,也是实验员,同时也是清洁工、垃圾清运工,甚至有时候还要充当电工,一身多能,维持实验室的高效运转。”张晓光说。

  来自社会各界的一些捐赠也解了疾控队的燃眉之急。张晓光告诉记者,从1月份到离开黄冈期间,实验室不断收到来自各地的捐赠物资,包括实验设备、检测试剂,甚至还有衣服、食品等生活物资。

  竖起耳朵、瞪大眼睛查找小区防控漏洞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统一部署,全国疾控中心共选派了130多名环境卫生消毒的专业人员支援湖北,深入街道、走访社区、查看小区,开展环境卫生与消毒工作。与湖北本地的疾控人员并肩开展重点场所的疫情防控、社区环境卫生与消毒指导以及全人群健康防护的宣教。

  中央指导组防控组驻武汉市环境卫生与消毒专家工作队队长、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副所长姚孝元介绍,疾控队员从踏入小区那一刻起,基本上就是竖起耳朵、瞪大眼睛查找小区防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任何问题。

  首先,他们需要查看小区疫情防控管理是否规范,包括卡口有无人员出入登记和体温监测,是否配置了相关的消毒用品,工作人员防护是否到位。进入小区以后,还要看小区的环境是否整洁卫生,特别是垃圾桶以及一些低洼区有无残存的积水等。

  此外,还要闻一闻小区是否有不良气味。“这些不良气味可能来源于垃圾场所,也可能来源于低洼区的一些残存积水。”姚孝元说。

  询问社区工作人员工作的进展情况也是小区防控的重要环节。要看社区的一些防控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是如何开展的,每天对哪些区域进行消毒,消毒次数是多少,甚至包括社区如何引导和教育居民开展防护相关工作等。“我们的队员通过这次深入社区的排查,也拉近了和社区工作人员的距离,在后来的工作中也得到了他们的积极支持和帮助。”姚孝元告诉记者。

  据张晓光介绍,从1月30日起,中国疾控中心就从国家疾控和各省级疾控抽调骨干力量,包括实验室和流调的骨干力量组成流调队,参加湖北的援助工作。中国疾控中心以及各省的疾控人员纷纷踊跃报名,其中有刚结婚的年轻夫妻档,有参加过2003年SARS救治的人员,有2008年参加地震援助的人员,还有2014年参加援助埃博拉非洲疫情的资深疾控人员。

  除了进行上述工作外,他们还对当地的疾控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应对疫情的能力,为当地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疾控队伍,整体提升了当地的检测能力和疫情防控能力。

  4月20日下午3时许,中国疾控中心66名援鄂队队员和8名赴鄂社区防控小分队队员乘坐的航班降落首都机场。这也是我国整建制撤离武汉的最后一支援鄂国家队。

  回家,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部分疾控人员在离开武汉后已直接转战绥芬河或其他“战场“。回到北京的队员,在经过短暂休整后,也继续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打赢这场战“疫”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