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27日消息(记者王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市残联派出20名干部下沉到大兴区黄村镇的四个村。一个月来,他们和村干部们一起担起了基层防控的重任,同时也见识了基层干部扎根基层的真功夫。

宋庄村防控人员在村口值守(央广网发 北京市残联供图)

  思想动员 村党支部书记广播“声声入耳”

  在宋庄村,北京市残联下沉干部每天与村里一线人员一同工作在各个岗位上,对于基层防控的辛苦,曲朝霞深有体会。“今年50岁的村党支部书记董士兵的特色广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曲朝霞告诉记者,为了让村民更好地理解和支持疫情防控工作,自春节以来,董士兵每天两次通过广播深入动员,五十多天从不间断。

  在宋庄村每天的广播里,有最新疫情通报、有相关政策解读、有对村民的关切与嘱托,时而语重心长,时而严肃警示,时而幽默风趣。每一次广播,董士兵都精心准备,力求用最简单、最接地气的大白话,将疫情防控知识讲进老百姓的心坎里。“用群众的语言引导群众,这确实是基层干部的真功夫,喇叭是农村开展宣传工作的基本工具,这个村党支部书记真是将喇叭用到了极致。”曲朝霞说,村里年纪大的老人不会上网看新闻,对各种信息也缺乏甄别能力,每天清晨和傍晚的广播,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节目。

宋庄村党支部书记董士兵正在广播(央广网发 北京市残联供图)

  曲朝霞下沉的宋庄村分南北两片,村子面积大,外来人口多,守村把口任务艰巨。“村里的防控人员从大年初二开始,所有人员三班倒,每班工作12小时,大家不顾风吹日晒,连续两个月坚持值守。”每天,曲朝霞就跟着村干部一起为村民监测体温、查验证件、做好出入登记。村口人员每天进出不断,工作繁琐单调,有时还会遇到过往人员的不理解,但他们认真对待每一次值守任务,从未有半点懈怠。

宋庄村村口设置的水果蔬菜市场(央广网发 北京市残联供图)

宋庄村联系学校正规食堂提供主食面点供应(央广网发 北京市残联供图)

  为了让村民喝上更加健康卫生的饮用水,宋庄村还设置了自助过滤水供应水站。而为了方便村民日常采买,村口设置了水果蔬菜市场、开放了2个小超市,各种食物和日用品种类齐全、价格合理,足以满足村民日常需要。不仅如此,为了丰富村民饮食、减少村民做饭的麻烦,村里特意联系了周边学校正规食堂提供主食面点供应,馒头、花卷、包子、大饼等一应俱全。

  另外,为应对疫情期间网购增多的情况,方便村民取寄快递,村口还设置了专门的快递投放点,引导村民有序取件,并做好日常卫生消杀工作。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全村共封18个出口,村防控人员每天都认真巡逻,许多同志都已变成了“口罩脸”。曲朝霞说:“说不累是骗人的,但还是希望多做一些,就放心一些。”

  下沉农村一个月 见识基层干部真功夫

  在大兴区前辛庄村下沉干部杨明的印象中,他身边的战友都是十分敬业的。“我们组几个大老爷们儿,绝对是‘硬核’抗‘疫’的执行者!”

  刘文健是下沉工作队副领队,平时话不是很多,有着转业军人的沉稳。据杨明介绍,下村入户巡查时,他俩分在一个组,负责在隔离人员住所张贴隔离通知单,配合得非常默契。时常是刘文健负责扶着通知单,杨明负责贴。一开始两个人并不熟练,把通知单贴得歪歪扭扭的,后来越贴越规范,甚至贴出了美感。杨明说,刘文健身体不太好,但从没有喊过累,而是跟着村干部下户,一户一户地走,一个人一个人地叮嘱。

刘文健为隔离期满人员办理出入证(央广网发 北京市残联供图)

  与刘文健一样,在杨明眼里,同事李令艳也仍然保持着军人的作风,“认识她已经8年了,守时、雷厉风行、任劳任怨……”从进入前辛庄村的第一天开始,李令艳就开启了全天候在岗的战斗模式。杨明有时看她太辛苦,就劝她歇歇,但李令艳总笑笑说:“呆在房间里没事干,不如到村里来干点活。”

  在李令艳的带领下,组员们紧张有序、团结友爱地开展着工作。她每天一早都会安排好各位组员的工作任务,早晨和中午,她会准时开车接送全组的同志。“这是一个没有一点架子,既当服务员又当驾驶员的好组长。”她的组员如此评价道。

李令艳入户协助居民签订隔离期间个人防疫责任书(央广网发 北京市残联供图)

  杨明的另一位同事袁航是一位年轻干部,一开始的岗位是在村口值守,后来被安排到村里的办事窗口给刚刚返京的人员办理隔离登记、给隔离结束的人员办理出入证。袁航认真接待每一个来办事的人员,大声地核对姓名、电话号码、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然后录入到电脑中。

袁航为新返京人员进行信息登记(央广网发 北京市残联供图)

  “有时候我会很惊讶,这么文静腼腆的小伙子,在工作时会有如此热情执着的一面。”杨明告诉记者,在工作的十多天里,袁航已经为近千人办理了隔离手续和出入证。“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年轻人的耐心、细心和热心,这也是一个残疾人工作者最应该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