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3月20日消息(记者孙冰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有一个特殊群体的就医与安全格外牵动人心,那就是即将生产的孕妈妈们。

  从一月中旬接收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产妇开始,武汉同济医院产科大夫冯玲的心就一直悬着。与以往不同,她要关注的不仅是令产妇顺利生产、母子平安,还要确保“三个零”——产妇间零感染、新生儿零感染、医护零感染。

  产科不同于别的科室,特殊时期,更要在特殊状态下保持正常运转。近两个多月以来,冯玲每日都要在同济医院几个不同的院区之间来回奔走,协调人手、施行手术……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50多天里,冯玲和她的143人产科团队“来者不拒”,让每一位入院孕产妇都得到24小时的贴心呵护,被亲切地称为孕妈妈们的“守护天使”。

  冯玲在查房中(同济医院供图)

  与疫情赛跑 呼吁全国关照孕产妇及新生儿

  1月23日,武汉全城进入紧急状态。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冯玲所在的产科不仅没有停诊,工作量更是以往的数倍。整个产科要一边收治病人,一边梳理孕产妇的门诊记录、手术方案和住院管理流程……身处全国疫情最严重地区的三甲医院,每天都要与新冠病毒正面迎战,冯玲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与一般人群不同,孕妇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加上孕期特殊的生理变化,很容易遭受病原体侵袭,导致发热。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区分普通发热和新冠肺炎,在疫情暴发初期检测试剂尚不充分的情况下对医务人员是一项很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当时医院里还有足够的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隔离病房,如何将发热孕产妇与普通孕产妇隔离?如果孕妇被感染,新生儿出生后该如何处置……那段时间,每天醒来冯玲的脑海便充斥着这些问题。一边寻找解决方案,一边梳理每一例疑似新冠肺炎的产妇病例,只要发现一点问题,她都及时记录下来,查找资料、跟同行及时交流,一点一滴地寻找更有效的应对方法。

  冯玲(右)与同事梳理研究产妇病例(同济医院供图)

  2月2日农历大年初九,冯玲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这天早上8点,一位孕40周、高度疑似新冠肺炎感染的陈女士被推进手术室。“当时她一边伴有阵痛、一边发热,CT影像明确提示病毒性肺炎,我想必须马上手术。”在冯玲主刀下,产科和麻醉科医生们为其紧急实施了剖宫产手术,孩子得以顺利出生。但不幸的是,孩子却在出生36小时后,经过核酸检测确认阳性,这也是目前确诊的年龄最小的新冠病毒感染者。

  如今回想起当时的经历,冯玲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当时所面对的风险。“当时产妇急诊收入院,并没有发热症状,核酸检测结果也还没出来,手术做完了,核酸检测结果却显示阳性,感染。”她对记者回忆。

  孩子的确诊使得新冠病毒母婴传播的可能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而身为专业的产科医生,冯玲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以更合理的流程来收治新冠肺炎确诊孕产妇、如何确保产妇与新生儿的安全?面对全国同行不停地询问,冯玲意识到需要将她的观察与思考快速形成文字分享。于是,她紧急联系同济妇产科多位知名专家,在短短48小内起草、修改、讨论、定稿,第一时间发布了《同济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孕产妇及新生儿管理指导意见》,呼吁全国产科在新冠肺炎流行期特别关照孕产妇及新生儿。不久,冯玲又联合同济医院儿科专家于2月9日修订发布了《同济医院新冠肺炎期孕产妇及新生儿管理指导意见》(第二版),专门提出“孕妇疑似或确诊感染,新生儿应立即隔离并检测核酸。”意见的发出,不仅给同行提供了有效信息,还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为孕产妇法医解惑,也帮助疫情期间的孕产妇平复了紧张情绪。

  “我们身处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有妊娠合并新冠肺炎的诊治经验,分享经验是分内之事。”她说。

  和9000万网友一起“云养娃”

  “亲爱的小石榴你好,我是30天前接你来这个世界上的冯玲奶奶,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奶奶祝‘小石榴’和你的小伙伴们健健康康、快快乐乐,也祝守护着你们的我的小伙伴们平平安安,早日凯旋。”

  3月3日,冯玲在家中特意为她接生的一位名叫“小石榴”的孩子,录制了一条庆祝满月的视频。

  产科医生刘海意记得很清楚,就在一个月前的2月3日凌晨,“小石榴”的母亲,一位孕周41周多、双肺感染的孕妇在辗转几个医院后来到了同济医院急诊科,当时,夫妇二人核酸检测均呈阳性,确诊新冠肺炎。

  夫妻俩均是外地人,在武汉没有其他家人。顶着巨大的压力和极有可能感染的风险,冯玲第一时间将其收治入院。当时同济主院区并没有专门的产科传染病隔离病房,冯玲第一时间联系了医务处,为其腾出了一个隔离发热病房。

  “当时全武汉市综合医院都没有专业产科传染病病房,孕妇已经41周羊水浑浊,对任何医院来说都很难,如果同济再拒绝,她就无路可走。”回想当初的情形,冯玲对记者说。

  同济医院产科医护人员(同济医院供图)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每接收一个发热产妇,手术前后就需要2-3个小时进行消毒。加上产科部分医生被抽调到发热门诊支援,手术资源极其紧张。当天下午一等到空的手术室,刘海意就立刻准备急诊手术。穿上厚厚的三级防护服,戴上护目镜,手术视野十分局限,手上戴两层手套后,远不如平日灵巧,再加上紧张,他开始不停地出汗。“你身体不好,还是让我来。”最终,冯玲拉住了已准备好上手术台的刘海意,亲身上阵,只让刘海意在隔离手术室外沟通协调新生儿的转送。

  “那一次应该是我第一次穿防护服手术,没想到,冯教授拉住了我,作为我们的老师,她完全显示出了英勇无畏的精神。”回想当初,刘海意言语间仍有无尽的感激。

  最终,在冯玲的操刀下,“小石榴”顺利出生。因为其父母均为确诊患者,“小石榴”在出生后第一时间就被送到了新生儿病房,由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们负责照顾。他的妈妈被送回同济医院感染隔离病房继续治疗,爸爸则在武汉肺科医院住院,一家三口被分隔在三个不同的病房。

  为了圆一家人的团聚梦。经多方联系,由央视新闻的记者在同济新生儿科架起了24小时的摄像头,全国9000万网友当起了“小石榴”的“临时爸妈”,一起在网上为“小石榴”唱歌、弹琴、绘画,关注“小石榴”的一举一动,见证“小石榴”的成长。

  “感谢同济医院,感谢冯教授和刘医生,疫情当下,她们救了我们一家。感谢全国网友们的守护。”第一次通过直播见到“小石榴”,石榴爸爸落下了幸福而感慨的眼泪。此后,他常常深夜在隔离病房内,看自己宝宝的直播。

  3月12日下午,被网友们“云守护”的孩子“小石榴”顺利出院,和康复后的石榴爸妈团聚。

  “我宁愿自己被感染,也不允许手术出现并发症,这会让我无法原谅自己。”这是疫情期间冯玲对科室同行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手术护目镜、防护面罩不透气,戴久了人一呼气就起雾,视野模糊。有时候忙着忙着,冯玲就不自觉地摘下护目镜,完全忘记了危险。曾参与援非两年,面对当地艾滋病多发的潜在风险,以及艰苦的医疗条件,冯玲都没有怕过。“这或许是我这次保持淡定的原因。当然,医务人员也是人,有畏惧、担心、害怕心理很正常,这个时候我这个主任先上,他们才敢。”她说。

  截至3月18日,同济医院产科接诊了364位孕产妇,310位产妇在同济平安生产,其中41位是确诊或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的产妇,但无一位产妇与医护人员被感染。

  截至记者发稿前,武汉已经连续两日无新增确诊病例,疫情正在一步步好转,这让冯玲终于松了一口气。不过,她更清楚在疫情没有彻底消除前,仍然不能大意。“要继续加强预检分诊,保留缓冲区。毕竟有的新冠肺炎患者早期没有症状,孕产妇和医生都要继续做好防护。”聊起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计划,冯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