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20日消息(记者王启慧 石昊鑫)1996年10月31日,是梁卫浩抵达澳门的日子。刚刚25岁的他成为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任驻澳记者,从那天起,他走进澳门、报道澳门,为自己烙上了浓重的澳门印记。

  一座让人欢喜的小城

  梁卫浩的家乡珠海与澳门相接,因此,他此前对澳门并不陌生,但真正踏上这片土地还是给他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一座祥和的小城,很让人喜欢。”这是最初,澳门给梁卫浩留下的印象。

  但1996年的澳门实际上正在面临巨大挑战,社会治安堪忧、经济下滑,这是梁卫浩在澳门真正生活一段时间后的真切感受。

  “这两天澳门的治安比较吃紧,因为澳门历史上最大的黑社会案件将于明天审判……同时也令人担心其余党羽有报复行为。”在澳门回归还有28天的时候,梁卫浩在自己的《回归日记》中写道:回归前的澳门,实在再也经不起大规模社会治安不靖的折腾了。接下来的几天,他一直在默默祈祷,希望在回归最后时期,能让大家高高兴兴地迎回归、庆回归。

  从珠澳游园活动采访到黑社会案件审判,从中葡双方就驻军问题达成共识到新立法会大楼启用,从直播演练到政权交接仪式完成,从《回归法》一致通过到澳门特区首任行政长官记者招待会……梁卫浩见证并记录了澳门回归前后一系列的历史发展情况。

  梁卫浩(左二)在何厚铧(左一)上任后第一个记者招待会上与之合影(央广网发 梁卫浩供图)

  这些年来,一直让梁卫浩念念不忘并感慨的就是澳门对于差异的接受度以及对不同文化的融合能力。“中西文化融合发展、不同种族之间和谐相处都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根基。”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他都希望去澳门旅游的朋友能将关注的重心放在澳门文化上,一定会有惊喜。

  “大业主来收房 葡萄牙人终于交出钥匙”

  1999年12月19日,对梁卫浩而言是战斗的一天。“终于快到了,此前所有的努力都是在为20日的凌晨做准备。”回归前夕,梁卫浩前往机场采访,见到路上许多出租车上都挂上了国旗,他心里很暖。坐上车,他和司机聊起回归前的感受。“大业主(港澳把房东叫大业主)很快就来收楼了,葡方终于要交出钥匙了。”出租车司机的这句话让梁卫浩一直感慨到今天,老百姓生动的语言道出了澳门人对祖国的依恋和终于要回家的喜悦。

  此前,梁卫浩已经参与了几次政权交接仪式的演习,但到真正要迎来20日的时候,依然难掩激动。他回想起那几分钟的等候是如此漫长,好像一百多年的历史、一百多年的期盼都凝聚在这几分钟里。

  “23点37分,各国嘉宾进场、中葡双方入场。”

  “39分,《歌唱祖国》奏响。”

  “41分,澳门政权交接仪式正式开始。”

  “葡萄牙国旗降下。”

  “0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准时奏响。”

  ……

  “记者们的闪光灯拍个不停,大家等这一刻等了太久了。”20日零点,梁卫浩腰间的传呼机震动起来,电讯公司传来信息:祝贺澳门回归中国。

  那一天,所有细节都清清楚楚地印在了28岁梁卫浩的脑海中。

  20年,澳门的老与新

  2001年,梁卫浩结束了驻澳工作。但回到内地后,他始终关注着澳门。老朋友、新变化,是梁卫浩这些年来跟澳门未曾切断的纽带和对澳门的新印象。“虽然离开了这么多年,但跟澳门的朋友依然保持联系。”值得一看的篮球赛、精彩的演唱会、优秀歌剧要上演……这些梁卫浩总能通过澳门的朋友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梁卫浩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央广网记者 石昊鑫 摄)

  “每一个驻澳记者都有澳门情结。”回到内地,梁卫浩依然在做对澳工作,时刻关注澳门已经成为他工作和生活的重要部分。“澳门回归后社会逐步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到现在可以说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再去澳门旅游,他高兴地发现澳门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而那些包容、开放的内在品质依然没有改变。

  如果说有一些遗憾,那莫过于“人们对澳门了解太少”,这也成为了梁卫浩日后工作中一直努力的方向。在他看来,澳门虽小,但连接外面的世界很大,能在国家发展中发挥很大作用。今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之声开播,梁卫浩策划了以澳门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报道,从澳门的文化现象切入,他想通过深入充分的报道,让内地听众更加了解澳门。

  特有人情味儿的澳门人、丰富浓厚的历史文化、轻松自在的慢节奏生活……对澳门的最初印象没有改变,在梁卫浩心里,这是一个能让人静下心沉浸其中的宜居小城,温暖亲切又不乏时尚。从过去社会不靖到今天祥和安宁,澳门开创了历史上最好发展局面。而梁卫浩自25岁起打上的“澳门印记”也越来越深,跟澳门一起成长并见证这一切,让他感到无比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