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18日消息(记者刘一荻)前不久,北京市大兴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完成了北京市首例劳动争议跨洋调解工作,远在阿尔及利亚的劳动者李某通过线上调解当场领到了工资。近年来,北京市推出“智慧仲裁”举措,在开展便民服务,提高劳动人事争议处理质效,推动调解仲裁工作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北京市大兴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马建庆介绍,智慧仲裁发端于2016年的仲裁业务管理系统,2019年完成了智慧仲裁1.0到2.0的迭代升级工作。正在建设中的智慧仲裁3.0核心是基于人工智能的“仲裁大脑”,将服务于智慧笔录及智慧裁决,也将运用于劳动纠纷的源头治理和普法工作当中。基于仲裁大脑可以实现智能生成裁决书,也能实现智能问答,为企业和劳动者答疑解惑。

  马建庆同时表示,对办案人员来讲,线上立案在保证不出错的同时,工作人员不再需要反复提供咨询、反复要求修改,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电子送达核心是智慧送达,相较于传统文书制作繁杂的过程,电子送达基于规范化的业务流程,只需要办案人员登记开庭时间,剩余的材料生成、签章、送达均不需要人工干预。线上调解突破了调解空间的限制,压缩了结案周期,提高了工作效能。在人社部“互联网+调解”推广阶段,智慧仲裁发挥技术优势,形成了“互联网+调解”大兴模式,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如今,智慧立案改善了劳动者的立案体验,“足不出户、不出差错”的方案解决了劳动者反复咨询、频繁修改、立案难的问题。马建庆告诉记者,如今立案仅需要三步:实名认证;填写申请书,申请人基本信息直接导入,输入被申请人名称,系统自动导入企业工商信息,搜索关键字弹出规范化请求事项模板,填写相关要素;提交,等待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即可完成立案。立案所需平均时间从120分钟左右压缩至30分钟以内。

  此外,记者注意到,基于智慧仲裁线上调解功能搭建的网络调解室,最多支持五方通讯。当双方当事人有调解意向,即可由办案人员发起调解,双方输入接入码即可进入线上调解室,调解成功向双方邮寄调解书,调解视频作为笔录存档,双方签收调解书后即为调解成功。基层调解组织调解成功后,也可通过系统上传调解笔录,仲裁审核后线上签发调解书。据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统计,自今年8月16日完成北京市首例劳动仲裁线上调解起至今,仅大兴区仲裁院便已累计发起调解70余次,成功调解56件,出具调解书37份,涉案金额达百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