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4日消息(记者王启慧)教育部今天(14日)召开新闻通气会,围绕控辍保学、消除大班额、“三点半”难题等内容介绍今年基础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工作治理情况。

  国家级贫困县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生减至6.5万

  根据10月29日中纪委公布的控辍保学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来看,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人数由2019年5月底的29万减少至6.5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人数由15万减少至2.7万;“三区三州”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人数由7.1万减少至2.7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人数由3.3万减少至0.8万。

  11省份大班额平均比例降至6.5% 海南降幅最大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2018年是近十年来大班额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全国平均大班额比例下降到7.1%。其中,超大班额比例下降到0.5%,有14个省份提前实现了到2020年大班额比例控制在5%以内的目标。

  “2019年,教育部从招生入学源头控制抓起,加强学校建设经费支持、开展督导检查等措施,重点对大班额比例超过6%的11个省份加大工作力度。”据摸底,这11个省份大班额平均比例由去年的11.8%下降到目前的6.5%,其中,海南由17.2%下降到3.4%,湖南由16.2%下降到5.1%,青海由13.5%下降到6.4%,河南由13%下降到6.9%,广西由14.2%下降到8.5%。

  全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整改任务已完成过半

  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任务的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有1.14万所,占应治理总数的57%。

  吕玉刚介绍,今年以来,在全面完成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摸排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治理整改工作力度,教育部等7部门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整改工作的实施意见》,今年10月,治理工作小组对各地整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将治理工作成效纳入今年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据吕玉刚透露,按照计划,今天下午教育部会对进度较慢的十个省份进行约谈。

  24个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比例达98.6%

  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目标,教育部推动各地形成公平完善的就近入学规则。吕玉刚表示,今年初,教育部印发了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通知,推进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覆盖。要求各地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实行公办民办同步招生,并在明年招生入学工作中全面落实到位。

  据悉,全国24个大城市(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和福州、南昌、郑州、长沙、贵阳)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比例达到98.6%。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开展的11个领域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显示,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名列第一;中国教科院开展的教育满意度调查显示,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名列前茅,其中对小学满意度达87.4%,对初中满意度达80.7%。

  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 解决“三点半”难题

  “近两年来,为解决家长‘三点半’接孩子难题,教育部推动中小学建立学生弹性离校制度。”吕玉刚表示,目前已有29个省份制定了关于建立中小学课后服务制度的意见,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也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

  据统计,全国36个大中城市(4个直辖市、27个省会城市、5个计划单列市)66.2%的小学、56.4%的初中开展了课后服务,43.2%的小学生、33.7%的初中生自愿参加了课后服务,参与教师比例分别为58.3%和35.1%。同时积极推动课后服务向市县中小学延伸拓展,满足有需要的家庭和学生需求。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不得以升学率考评学校和教师

  去年底,经报国务院同意,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30条),明确了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和政府各方责任。已有24个省份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

  在“减负”方面,教育部认为要坚持综合施策。要求学校注重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要减少考试次数,不得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坚决禁止分班考试,实行均衡编班;其次,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切实减轻校外培训造成的过重课外负担;帮助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帮助孩子设定人生目标。吕玉刚表示,不必要的校外培训给家庭造成财力浪费,也大大加重了学生负担;要求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片面以升学率考评学校和教师,更不得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