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7日是“国际消除贫困日”,也是中国第六个国家“扶贫日”。近年来,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了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中国也为推动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央广网北京10月17日消息(记者王子衿 王晶)在河北省承德市的山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一直开行着这样两对绿皮慢火车,陪伴沿线的老乡们从青丝一直到白发,也成为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

  绿皮车沿途经过的南湾子、新杖子、西大庙和上板城南站,是承德市水果和红薯的主产区。过去,由于山区交通不便,铁路成为老乡们向外运输农产品的唯一通道。他们挑着箩筐担子乘坐火车到承德市和北京地区售卖,形成了当地有名的“大筐队”,而进城卖山货,几乎也是“大筐队”家庭唯一的收入来源。三十多年来,绿皮车带领着沿途百姓踏上了“致富路”。

图为绿皮车缓慢进入站台(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深秋时节,承德夜间气温已经达到零下。在新杖子镇的山顶,61岁的张淑琴在房顶晾晒红薯干。她是“大筐队”里面的老人了,从十六七岁开始,张淑琴就摘酸枣、种水果乘火车到城里去卖钱补贴家用。

图为农户晾晒红薯干(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张淑琴告诉记者,她家是果农,主要靠在山里种植苹果、山楂、西梅、樱桃、梨和枣,再到城里去卖了换钱为生。

  尽管现在生活条件已经变好,还增加了采摘项目,家人也会定期给生活费不让她再吃苦受累,勤快惯了的张淑琴还是“闲不住”。老伴在家修剪果树,张淑琴就负责外出销售,干起活来得心应手,十分麻利。

  挑选好水果装满了箩筐后,张淑琴把箩筐搬上独轮车,走山路推车下山直奔车站。2公里的山路,她仅用了20多分钟。

  到达车站,张淑琴和其他旅客一起到售票厅排队购买车票。提前准备好身份证和两块钱零钱,旅客们很快就买到了车票。

图为乘客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有序上下车(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据承德车务段新杖子站长崔靖宇介绍,该站点一年四季都有“大筐队”旅客乘车进城,每天有百十来人。工作人员和老乡们都很熟悉,会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如遇到列车运行图调整列车车次时间,他们会第一时间告诉村干部,通知到老乡;平时加强安全宣传,还会为“大筐队”开辟绿色通道,把货运到离上车最近的地方;车站还会积极跟调度部门沟通,在调整运行图时科学设置携带行李较多的“大筐队”上下车的时间。

  上了站台,近百个装满水果和山货的箩筐已经沿着黄色安全线整齐摆放。9点02分,由兴隆县站开往承德站的6433次绿皮车缓缓驶入新杖子站。早已在车站等候的老乡和旅客待车一停稳,便有序顺畅地分组上车。两分钟不到,火车按时驶出了车站。

图为旅客在车站有序等候上车(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这趟列车是由北京铁路局承德车务段担当的兴隆县站至承德站的6433次绿皮车,全程101公里。列车沿途在大山中爬行,分别途经北马圈子、鹰手营子、洞庙河、新杖子和上板城等13个车站。

  10点整,列车缓缓停靠在承德站。旅客有序下车后收拾好自己的箩筐,奔向自己熟悉的小区和集市。张淑琴也来到了她熟悉的小区,认识她的老主顾会定点来购买她家产的无公害、无农药水果。晌午过后,张淑琴的几十斤苹果和红薯干就售卖一空。

图为农户在承德市售卖自家水果(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随着公路的延伸,乘坐汽车出外销售的人员有所增加,但因为铁路绿皮车站站停车,票价低,承载能力大,沿途百姓常年依赖和认可,目前仍然是大家出行的首选。

  三十多年来,从新杖子到承德票价从八十年代的2毛钱涨到如今的2元,比公路汽车能省10块钱的低廉票价,降低了老乡们的成本,山区间不变的绿皮车也慢慢带着他们走上了致富路,承载山区百姓的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