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聚焦世界献血者日|2018年我国无偿献血人次数近1500万 基本阻断HIV经输血传播

2019-06-14 09:5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6月14日消息(记者孙冰洁)今年6月14日是第16个世界献血者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宣传口号“人人享有安全血液”。能够及时获得高质量的、安全的血液是患者的基本需求,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国无偿献血人次数保持连续20年增长,2018年达到近1500万,已基本阻断HIV等重点传染病经输血途径传播。

  世界各国实践证明,无偿捐献是最安全的血液来源。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我国正式建立起无偿献血制度,实现临床用血全部来自公民自愿无偿捐献。据记者从国家卫健委了解,我国无偿献血人次数已保持20年增长。从1998年的约30万增长至2018年的近1500万。1998年全国采血总量不足500万单位,到2018年已达到2500余万单位,增长超过4倍。

  面对公众最关心的血液安全问题,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周长强表示,无偿献血人次和采集量的稳步增长从源头上保障了血液的安全供应水平。而通过不断完善血液质量控制系统,目前已基本实现血液全程质控。据他介绍,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设置血液中心32个,中心血站321个,中心血库99个,采血点3164个,建立起高危献血人员屏蔽制度和血液运输存储冷链管理制度,通过定期开展血站内审和实验室室间质评,使血液报废率、血液质量相关不良事件持续下降并保持在较低水平。与此同时,全面落实血液核酸检测策略,有效缩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窗口期”,基本阻断了HIV等重点传染病经输血途径传播。

  临床用血是保障血液安全的重要环节,在临床用血方面,周长强告诉记者,目前,我国28个省份成立省级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健全临床用血培训、监督、管理、评价和通报制度,将临床用血作为医疗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严格用血指征,引导医疗机构加强患者血液管理,推广自体血回输等血液保护技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和异体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2018年,按照国家卫健委要求,包括北京、武汉、南宁等在内的多地暂停互助献血。互助献血制度曾作为无偿献血的补充形式,为缓解临床用血压力发挥了一定作用,而多地取消互助献血消息传出,也引发社会公众对“血荒”的担忧。

  对此,周长强表示,在血液可及性方面,国家卫健委主要采取两项措施提升血液公平性和可及性,一是建立网络保基层;二是建立机制保急需。

  “在保基层方面,在血液分配方面,不断加大对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临床用血保障力度。”据统计,2016年以来,连续三年全国所有采集血液中约50%供应至县级及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在保急需方面,周长强告诉记者,目前全国已建立多层级的血液预警和调配机制,来解决季节性、区域性、偏型性血液供应紧张的问题。据他介绍,2018年,全国区域间共调配血液184万单位,其中省内调配158.5万单位,省际间调配血液25.5万单位。“这些措施有效地缓解了地区间、季节性、偏型性血液供需矛盾,保障了重点地区、重大活动的临床用血需求。”周长强说。

  此外,利用“互联网+”来合理调配血液已在多地开展。以浙江为例,据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处长俞新乐介绍,浙江现已将信息化管理贯穿于血液的采集、血液的质量安全管理、临床用血管理,以及还血用血服务整个链条,也打通了血液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业务数据流。对献血者来说,通过采供血云平台、电子献血卡、APP等,可以找到离自己最近的服务点、了解献血流程以及政策咨询服务等;在用血安全方面,实现了采供血机构的信息联网,实现核酸集中检测等全过程可追溯。而用血报销方面也日益便捷化。“所有献血者信息自动推送到医疗机构,献血者住院时,不需要再拿纸质的证明材料,出院可自动结算,利用这一措施也提升了大家献血的积极性。” 俞新乐说。

编辑: 郅怡婧

聚焦世界献血者日|2018年我国无偿献血人次数近1500万 基本阻断HIV经输血传播

今年6月14日是第16个世界献血者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宣传口号“人人享有安全血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