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脱贫攻坚、绿色发展、全域旅游……这几大方面成就甘肃70年巨变

2019-06-05 15:3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6月5日消息(记者王晶)兰州拉面走向世界、大漠风铃早已成为许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从过去“陇中苦脊甲于天下”的凋敝,到如今深入融入至“一带一路”建设,70年来,过去以偏远落后、干旱缺水著称的陇原大地早已今非昔比。

  “可能与东中部地区、部分西部省份相比,甘肃发展相对滞后,但是自身比、纵向比,应该说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今天(6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省(区、市)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迎来甘肃场,甘肃省委书记、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在发布会上这样说到。

  谈脱贫攻坚

  发展产业是根本之策

  1982年底,国家决定开展“三西”建设,实施区域性扶贫开发,其中便包括甘肃的河西地区和以定西为代表的中部干旱地区。期间,甘肃创造了我国扶贫开发史上的“三个第一”,即第一个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行动,第一个集中连片推进的区域性扶贫开发行动,第一个大规模易地扶贫和生态移民搬迁行动。

  而眼下,甘肃省86个县中有58个被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确定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中,就有甘肃省的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两州一县。

  可相比过去,如今甘肃的贫困发生率由33.2%下降到5.6%,累计减贫581万人,36个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如何做到?

  据林铎介绍,甘肃省首先聚力解决深度贫困,以“两州一县”和18个省定深度贫困县为重点,优先供给政策、安排资金、布局项目,还建立省级领导干部包抓深度贫困县制度,“比如东乡县是我们一个固有少数民族东乡族的所在县,由我联系帮扶,每个县都有具体的帮扶人。”他谈到。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林铎说,甘肃当地很多群众之所以贫困,就在于没有增收产业和致富门路。长时间以来,甘肃通过实施特色产业发展工程、发放到户产业扶持资金等办法,大力发展牛、羊、菜、果、薯、药等六大特色产业,还培育引进了一批涉农龙头企业,覆盖式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构建增收产业体系,历史性地消除了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

  谈绿色发展

  森林覆盖率由2.6%达到11.33%

  “去过甘肃的朋友知道,一些区域坐在飞机上往下看或坐在火车上看,满眼都是荒山土岗、低丘缓坡,基本看不到绿色。”在今天的发布会上,林铎颇为自豪地讲,新中国成来以来,甘肃的群众一直在同风沙做斗争,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这“斗争”之一便是让沙漠不再汇合,比如拯救沙尘暴主要策源地之一民勤,“绝不让它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林铎说道。如今,从卫星图片上看,在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之间,有一片近1.6万平方公里的绿洲,像楔子一般牢牢扼守在两大沙漠之间,成功地将一度就要合拢的沙漠阻止在绿洲之外。

  可回溯历史,森林覆盖率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只有2.6%,“现在经过70年的努力达到了11.33%,每一平方米的绿地增长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沙化的面积占到了我们土地面积的28.6%,荒漠化占到了45%。”

  “实际上,在甘肃特别是河西的风沙口,要建成一片森林、一片草地需要付出几十年的努力。”林铎举例说道,像今年3月,甘肃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先进群体被中宣部授予了时代楷模的称号。就是这三代人用了38年的时间,在沙漠的边沿完成了治沙造林面积21.7万亩。

  眼下,正是在沙漠里压草、打格固沙之际。据现在不完全统计,70年来甘肃省完成造林1.56亿亩,“天保”工程实施的面积达到了3.15亿亩,目前森林覆盖率达到了11.33%。

  “虽说同其他省份比我们差的很远,但这对自然条件恶劣的甘肃而言已十分难得。”林铎坦言。

  谈基础设施改善

  兰新高铁建成 进入高铁时代

  “以前有人说,甘肃学生到外地读书,同学问你们那个地方以前是不是上学、上班还要骑骆驼?”甘肃省人民政府省长唐仁健觉得,这听起来虽说是个段子,但足以体现过去甘肃交通的落后,可如今这里早已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公路方面,唐仁健介绍,新中国成立前甘肃省只有4000公里能通汽车的公路,如今公路总里程已超过14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4242公里,14个市州全部通高速公路。

  铁路方面,尤其是2014年兰新高铁建成后,推动甘肃进入了高铁时代。“到2018年,甘肃省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超过5000公里,高速公路4000公里。”唐仁健还特别提到,从前年开始,甘肃和重庆、贵州、广西和东盟、新加坡打通了“中新南向通道”,如今更名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他说,这对甘肃来讲,就类似于当年的蜀道难,打开了突破口,对甘肃下一步的开放发展,尤为关键。

  谈全域旅游

  旅游收入突破2000亿元

  提起甘肃,很容易想到玉门关、敦煌壁画、大漠驼铃,它是很多人心中的远方。甘肃有世界文化遗产七处,在全国和北京一样并列排在第二位。如今,旅游产业早已成为甘肃的支柱型产业。

  近几年,甘肃旅游人口的增长速度也很快,连续突破20%,去年达到3亿人,旅游收入突破了2000亿。此外,甘肃在构建大旅游产业体系的同时,也注重让农民通过旅游脱贫致富,林铎说:“现在有很多乡村旅游到甘南去,推广全域无垃圾旅游模式,非常干净。就像甘南有1千多个生态文明小康村,比如尕秀已经很有名气了。”

  产业构建加上乡村旅游的推动,使得旅游真正成为甘肃绿色发展的一张名片,同时也是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论经济甘肃是个小省,但文化方面,旅游应该成为一个强省。”林铎告诉记者,眼下,甘肃省正通过深耕“一带一路”,让这些优秀的旅游资源走向世界。

编辑: 曹宇

脱贫攻坚、绿色发展、全域旅游……这几大方面成就甘肃70年巨变

兰州拉面走向世界、大漠风铃早已成为许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从过去“陇中苦脊甲于天下”的凋敝,到如今深入融入至“一带一路”建设,70年来,过去以偏远落后、干旱缺水著称的陇原大地早已今非昔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