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北京市平均每天净增120余名80岁及以上老人 长寿特征凸显

2018-10-16 18:1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0月16日消息(记者梁爽)重阳节来临之际,北京市民政局昨天(15日)首次发布《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白皮书(2017)》(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人口老龄化是北京市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的常态。截至2017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约333.3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4.5%,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二位。

  白皮书显示,北京市平均每天净增500余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净增120余名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预测2020年,北京市户籍老年人口将超过380万,常住老年人口将超过400万。

  10月15日,北京市民政局发布《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白皮书(2017)》现场。(央广网记者梁爽 摄)

  北京人期望寿命82.15岁 女性期望寿命比男性高4.43岁

  白皮书称,北京市老年人口高龄人口多、长寿特征凸显。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7年,北京市80岁及以上户籍高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3.3%提高到4.1%。2017年北京市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2.15岁,其中男性79.98岁,女性84.41岁。百岁老人由2012年的544人,增长到2017年的833人。

  人均期望寿命指什么?疾控专家解释,在社会人群中,每个人寿命的长短除受自身健康条件制约外,同时又受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及卫生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期望寿命是反映人口健康状况的综合指标,是对人的寿命一种有根据的预测,即预测年龄为某岁的人今后尚能生存的平均寿命,是根据各个年龄死亡率计算出来的一项综合指标,可以综合表达各个年龄的死亡率水平,反映某一人群未来存活年龄的平均值。

  2.5名劳动力在抚养1名老年人

  随着北京市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总量不断增长北京市老年抚养系数也呈递增态势2012年到2017年,每百名劳动年龄人口抚养的老年人口由29.4人提高到39.7人,这意味着2017年北京市约每2.5名劳动力在抚养1名老年人。

  如何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水平?白皮书介绍,北京市老年人社会福利正在由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变,且多层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快速发展,依托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街乡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等,统筹区域内的社会组织等提供各类专业服务和志愿公益服务,实现老年人在周边、身边和床边就近享受居家养老服务

  在居家养老方面,北京市逐步推进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建设,各区结合实际,探索出“中央厨房+社区助餐点”“中央厨房+冷链运输+社区配餐”“中央厨房+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社区配餐、送餐”等适合本区实际的养老助餐服务模式,基本满足老年人的助餐需求。

  在养老服务机构方面,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投入运营养老机构506家,投入运营养老床位10.3万张。全市215家公办养老机构,已有112家完成了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占比为52%。通过实施公办(建)民营改革,公办养老机构床位使用率由过去的49.6%提升到54.7%,接收入住人数较改革前提高了14.2%。

  老人免费乘公交3.43亿次 93010:30为出行早高峰

  白皮书统计显示,北京市老年人优待工作持续提质扩面。截至2017年共发放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约614.69万人次,发放补贴约6.22亿元,老年人当年养老服务补贴消费达6.02亿元。

  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已累计制发北京通—养老助残卡253万张老年人刷卡免费乘地面公交人次约3.43亿。去年9月为3803万次,达到历史最高值。日均活跃卡数量超过39万张,老人出行早高峰集中在9时30分至10时30分。

  同时,在社会救助对象中,得到医疗救助的贫困老年人全年累计救助近4万人次,支出救助资金6633.13万元。累计解决3万余户老龄家庭住房困难。为2.5万余人发放遇突发、意外、重大疾病等临时救助金4300余万元。

  此外,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在15日举行的发布会上介绍,自2007年至2017年,北京市连续11年发布年度《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用数据报告的形式介绍当年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趋势等。今年,在报告的基础上,改版编制此次白皮书,涵盖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健康支持体系、消费市场等各方面内容,且首次增加养老体系建设内容。

编辑: 孙丁玲

北京市平均每天净增120余名80岁及以上老人 长寿特征凸显

重阳节来临之际,北京市民政局昨天(15日)首次发布《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白皮书(2017)》(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称,人口老龄化是北京市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的常态。截至2017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约333.3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4.5%,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二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