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政协委员、故宫副院长宋纪蓉:故宫门票不会涨价 还要建“文物医院”

2018-03-13 15:3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13日消息(记者王晶)面对故宫博物院里186万件套国宝,如何才能让其“活”起来?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纪蓉一直以来的心愿,特别是今年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更加深了她的思考。

 

  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纪蓉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 摄 央广网记者李帅

  前几日,宋纪蓉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谈到,如何更好地向国内外推广中国文物,仅仅简单地靠办展览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全国推广文物医院的落地,展示中国如何借助科技手段让文物“延年益寿”。同时,还要更多地去挖掘故宫元素里有代表性的文化,吸引更多的“80、90”后年轻人。

  谈故宫门票 绝对不会涨价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而最近几年,随着故宫内的特展、文创产品、纪录片而引发的新一轮“故宫热”,让不少被故宫实力“圈粉”的国内外游客也极为关注,它的门票价格是否会因此而有所变化?对此,宋纪蓉向央广网记者回应称,“我们绝对不会涨价,收支是两条线,门票收入要进入财政系统。每年的11月1日到来年的3月31日门票还是40元,从4月1日到10月31日是60元。”她还鼓励游客开启网上预约服务,尽量选择淡季参观,这样可避免在高峰期时故宫内的人流量过于集中。

  但在做好文化传播的同时,很多问题也是宋纪蓉力不能及的,比如,故宫神武门外的交通拥堵问题。于是,今年,她带来的提案之一便是关于《改善北京中心区域世界文化遗产参观区的交通问题》。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去年超过1600万人次参观了故宫博物院,她告诉记者,其实这个数据在2016年便已达到,虽说故宫这几年来通过削峰填谷、单向参观等方式限流,但故宫周边地区的交通问题还是尚未得到解决。因此,她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考虑到故宫周边地区的交通问题。“比如,游客在故宫参观结束后,公交车、其他交通方式要衔接起来,将人流疏散到其他旅游景点,甚至可建一些停车场,让旅游大巴有固定的上下客地点。”

  虽说故宫周边拥堵问题让宋纪蓉感到有些“头疼”,但在这几年个别游客在故宫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的现象,正在慢慢减少,却让她感到很欣慰。她认为,这也说明国人的素质在不断提升。

  谈故宫影响力 要吸引更多年轻人来

  这几年,将近600岁的故宫,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网红”,真正在年轻人群中火了,身穿的T恤衫上印着故宫里的猫,随身携带的手机其外壳上还用了宫廷格格的画像样式......很多年轻人喜爱的小物件也都走起了宫廷风,而这种变化也被宋纪蓉欣喜地发现,“希望你们再多提建议,我们就更多地去挖掘故宫元素里有代表性的文化,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故宫文化,关注文化遗产。”

  一向在外人看来“严肃”的故宫,忽然有了趣味,让年轻人愿意去亲近,宋纪蓉认为这也得益于文化传播方式的改变。她举例称,比如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央视播放时没有火,后来在能够发弹幕的视频网站上却一度走红,她觉得这就是一种很好的传播形式。

  宋纪蓉还向记者提到,去年年底,央视一档文博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火爆全国。以第一期为例,故宫博物院推出三件国宝: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中华第一古物”石鼓,以及有着“瓷母”之称的各种釉彩大瓶.....播出后,很多年轻的观众和网友被毕生贡献给中国文博事业的工匠们所感动。“传播中华文化,要不断创新传播形式,让年轻人爱上它。“

  而提到文化自信,宋纪蓉认为,中国文化、中国故事还需要不断向海外传播,当记者提出“如何让海外观众加深对中国文物的了解”时,宋纪蓉的回答很直接,《国家宝藏》如果翻译成英文版,甚至更多国家的语言向世界传播那是极好的。“比如《我在故宫修文物》就已经翻译成英文版了,反响非常好。”

  谈故宫文物医院 拟上半年开放

  人生病了需要住院治疗,文物也一样。在宋纪蓉看来,让更多收藏在故宫的文物“活”起来,是他们老一代文物人共同的心愿。在两任院长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故宫博物院里建起了13000平方米的文物医院,就设在故宫宝蕴楼的北边。

  不少网友也对该文物医院表现出极大的好奇,一位名为特曼的网友说,难道文物看病也要“挂号”、“分诊”、“治疗”?对此,宋纪蓉介绍说,文物来到这里真像病人一样走进医院,利用“传统文物修复技术”和“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经历上述治疗程序后,再出院与观众见面。

  宋纪蓉还详细地向记者介绍了该文物医院的整体布局。“故宫文物医院的中间设计有一个大长廊,两侧可透过玻璃看到修复工作室,观众走进去后可近距离观看文物医生如何给文物做全面体检、检测文物的‘病害’,再确定应该怎么去保护修复,进入不同的工作室。”她补充说到,这时文物医生再选择是否对文物进行保守治疗,还是进行“大修”,即做大手术。

  此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故宫一位文物修复大师曾用7个月修复一件漆器。因为这些漆器需要刷100多遍漆,平时一天最多刷两遍,在潮湿的季节一天只能刷一遍。“我希望百姓能够走近文物修复。文物被修复之后,故宫才能呈现更多精品。”单霁翔说。

  采访最后,宋纪蓉向央广网记者透露称,今年上半年,预计故宫文物医院将开放并接受游客预约参观,让游客近距离观看文物修复过程。

  但文物保护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需要综合性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兼备丰富的工程技术知识、人文科学知识等等,因此宋纪蓉呼吁国家要培养更多文物修复方面的人才。“现在故宫文物医院已经有150位文物医生。2020年,当故宫建成600年时,我们的文物医生要达到200人。”但她也有所担忧,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内无法满足目前文物医院的需求,并表示以后会就这个方面进行专门调研。

编辑: 孙丁玲

政协委员、故宫副院长宋纪蓉:故宫门票不会涨价 还要建“文物医院”

面对故宫博物院里186万件套国宝,如何才能让其“活”起来?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纪蓉一直以来的心愿,特别是今年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更加深了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