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人大代表黄细花:建议提高自闭症康复机构教师待遇 重视专业职称评定

2018-03-07 14:3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7日消息(记者陈锐海)“目前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事业的支持力度,给自闭症儿童带来康复的希望。但现有的机构大部分是民营机构,仍然面临许多的困难。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从2007年就开始关注自闭症儿童康复培训,调研后发现,这些机构老师福利待遇低,招收专业人才十分困难。

  2018年两会上,黄细花带来了一则《关于提高民办自闭症康复机构教师待遇的建议》。她表示,教师是康复机构的灵魂及命脉。如果师资流失严重,或者师资质量差,不仅会影响孩子们的康复训练,也会让一个机构难以生存。

  我国自闭症患者已超1000万

  自闭症也被称为孤独症,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缺失、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困难、兴趣狭窄及行为刻板重复。2017年《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自闭症患者已超1000万,0到14岁的儿童患者达200余万,并以每年近20万的速度增长。

  “如不采取有效的康复措施,数量庞大的自闭症儿童不但会毁掉一大批家庭,还将成为长期的社会问题。”黄细花在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提出《关于建立自闭症患者医疗教育及康复保障机制的建议》。此后,她发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和关注自闭症儿童康复培训,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满足日益增加的自闭症儿童诊断和康复训练的需求,患者家庭应得补贴也得到了落实。

  以广东省惠州市为例。2009年,该市实施《0—7岁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每个自闭症儿童每年可获得国家和省有关救助金1.2万元。2014年,惠州市又将自闭症康复救助项目列入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每名在训的7岁以下的自闭症儿童每年另外获得8000元经费。

  师资流失严重 缺乏专业支持

  “但现有的机构大部分是民营机构,仍然面临许多的困难,尤其是老师福利待遇低、评职称难,导致师资流失严重,影响机构的生存和发展。”黄细花说。

  专门走访了惠州市共有的17所民办康复机构后,黄细花发现,由于自闭症教育的特殊性,教师与学生的配比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工资福利支出成本较大。另外,教师培训、康复设备、玩教具的购买、维修等都需要资金,特殊教育的学费远远高于普通教育。

  但是调查显示,截止2016年9月底,在中残联注册的自闭症康复机构共1345家。近50%的机构是由家长——特别是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创办的,学员在30人以下的占一半左右。康复机构收入主要来源于孩子们的学费,综合考虑家长的实际情况和所受压力的状况,机构的收费严格按照残联的规范化教育机构执行,所有政府补助款都直接落实到自闭症家庭及孩子的康复服务费用上。

  黄细花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康复机构往往面临着老师福利待遇低,招收专业人才十分困难的状况。此外,机构缺少专业的师资支持,幼儿园或小学的老师缺乏专业知识,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教育。

  “作为特殊教师,工作量非常大,每天不仅面临着紧凑的工作安排,还肩负着家长们的期许,而工资福利待遇低,难以激发特教老师持久的工作动力与热情。”其次,在黄细花看来,特教教师没有机会评职称,难有突破的机遇,人才流失情况严重。

  建议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重视专业人士职称评定

  为此,在今年的两会上,黄细花建议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政府专项拨款,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的工作,对非政府、非盈利、自救自助机构进行规范和引导,大力支持民办非企业的自闭症机构的发展,使其成为促进自闭症康复机构发展的中坚力量。

  其次,对于教师的待遇问题,黄细花建议利用购买服务方式,对所有从事自闭症的医疗、教育、康复人员,无论是公办还是民营,政府一律给予同等教师待遇,并给予特殊津贴,确保队伍的稳定和素质的不断提高。

  对于特教教师职称的评定,黄细花建议加强从事自闭症的医疗、教育、康复工作者的从业资格认证和专业知识的培训,重视并支持专业人士职称评定,培养合格的训练治疗人员。

编辑: 郅怡婧

人大代表黄细花:建议提高自闭症康复机构教师待遇 重视专业职称评定

“目前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事业的支持力度,给自闭症儿童带来康复的希望。但现有的机构大部分是民营机构,仍然面临许多的困难。”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从2007年就开始关注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培训,她调研后发现,这些机构老师福利待遇低,招收专业人才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