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意见》出台——2020年,城乡每万居民将拥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2018-01-25 16:5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25日消息(记者孙冰洁)血压高了、颈椎病犯了、感冒发烧了……遇到这些头疼脑热的病症,不用到大医院挂号排队,在生活的社区、村镇就能找到放心又信任的全科医生,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还要多久?日前国务院下发的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意见》给出了明确的时间线。《意见》提出,到2020年,适应行业特点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基本建立,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到2030年,要达到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队伍基本满足健康中国建设需求。

  为什么要加强全科医生建设?全科医生激励机制将对目前的医疗体制产生怎样的影响?老百姓的生活将有什么变化?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曾益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司长卢国慧在今天(25日)上午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意见》中的关键问题,一一进行了解读。

  全科医生真正建好了,老百姓的医疗“钱袋子”就守住了

  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目前,我国全科医生主要分布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因此,全科医生也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全科医生的建设,关于这一点,国家卫计委副主任曾益新认为应从两方面来理解。按照合理的分级诊疗顺序,老百姓得病,首先应该经过全科医生的初步筛查,通过诊断,对疾病做出初步判断,小问题可以就地治疗;比较复杂的病症,就转诊到其他医疗机构。由于全科医生主要工作和生活范围都在社区,熟知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是区别于大医院“陌生人医疗”模式的“熟人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所以是健康的第一道关口。

  此外,曾益新认为,除了基层诊疗外,全科医生另一项基本工作是疾病的预防控制,这项工作将直接关系到百姓的“钱袋子”。“老百姓得病,80%以上都可在社区、乡镇进行处理,真正的大病、重病需要转诊的比例并不高,如果这一点做好了,大医院的负担也会降下来。”曾益新说。

  对于全科医生的“全”该如何理解,曾益新也指出需要破除一些误解。全科医生虽然不能“包治百病”,也不意味其知识结构、诊疗能力要弱于专科医生。但一个合格的全科医生应该具备广博的医疗知识,“比如心脏放支架肯定不是他去做,但是他要知道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放支架。”

  要达成《意见》的目标,全科医生还有50万缺口待填补

  当前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机制主要为 “5+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从2010年开始,教育部联合五部委启动实施了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这项教育为中西部的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了4万多名本科医学生,最后的效果是实现了中西部每一个乡镇卫生院都有一个本科学历的全科医生的目标。同时,通过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转岗培训、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等方式,多渠道加快壮大全科医生队伍。教育部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7年,共转岗培训12.5万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4.4万人。

  而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发达国家每万人约配备8-10名全科医生,而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注册执业的全科医生共有20.9万人(含2.8万中医全科医师),占执业(助理)医师的6.6%,每万人口仅拥有全科医生1.51人。要实现2030年每万名居民拥有5名合格全科医生的目标,意味着还有50万的缺口需要填补。

  长期以来,全科医生数量不足、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偏低、基层留不住人才等是我国医疗体系中一直存在的问题。

  要达成《意见》中的目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认为要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人才培养的规模,2018年起,教育部将在新增临床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计划中,重点向全科医学等紧缺的专业方面倾斜。同时探索和完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的人才取得硕士学位的办法。此外,有条件的高校要成立全科医学教研室,全科医生医学系或全科医学学院等。

  吴岩提到《意见》中的另外一条措施也非常有力度,即鼓励二级以上的医院、三级医院其他专科医生转岗,内科、外科医生,经过转岗培训合格后,可以增加全科医学专业执业范围,“比如原来是心内科医生,经过转岗培训合格以后可以加注全科医学专业执业范围,这样一来进一步扩大了全科医生的来源。”

  涨工资、改考核,让全科医生“招的进、留的住”

  《意见》中提到的一系列对全科医生的激励机制,在曾益新看来,戳中的是当前全科医生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即全科医生岗位的吸引力不够,留不住人。

  从这一点上来看,曾益新认为《意见》的出台实际上给全科医生注了一阵“强心剂”。将从收入和职业发展两个关乎切身利益的方面发力,让基层能够留得住全科医生。

  按照《意见》要求,将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的工资水平,使其工资水平和当地县区级综合医院同等条件临床医生工资水平相衔接。记者注意到其中有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作为全科医生的收入来源,鼓励地方政府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等等。“收入来源扩大了,全科医生的薪酬水平能够提高,就会有比较好的吸引力。”曾益新说。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在对全科医生的考核标准上,将改变传统的以英语和论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取而代之的是老百姓的信任。

  关于这一点,曾益新进一步解释到,这将为全科医生在基层工作提供职业发展空间。比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本科生可享受硕士研究生待遇,可以直接考中级职称,招聘的方式、流程也可以简化,而且可以实施“县管乡用”。“这次文件规定,对基层的全科医生主要看工作能力是不是能够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工作质量是评价的主要依据。对基层全科医生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都是单独列出来,这将提升全科医生的岗位吸引力,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加入到这个行业里。”

编辑: 吴海波

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意见》出台——2020年,城乡每万居民将拥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意见》提出,到2020年,适应行业特点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基本建立,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到2030年,要达到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队伍基本满足健康中国建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