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法国著名画家帕赫绘制“中国慰安妇”油画 揭露日军罪行

2017-12-12 17:3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南京12月12日消息(记者孙冰洁 刘一荻)灰暗的天空,一栋破旧的小楼前,一群喝得醉醺醺的日本兵拽着一个极度惊恐的少女的头发,想将他拽进身后的“慰安所”;一旁,一个表情凶狠的日本兵正欲奸污一名被黑色布条蒙住双眼的中国姑娘;姑娘的身旁,还有一个被暴力挟持的女孩,正在无助地流泪;一个已经被日本兵强暴的女人,披头散发、眼睛木然地看着这一切;身后不远处的慰安所里,透过敞开的窗户,裸露着身体的女孩们正在遭受日本兵无休止的折磨……

  这是法国著名画家帕赫所创作的油画《南京痛苦的嘶吼》呈现的画面,今天(12日)上午,在南京利济巷的慰安妇旧址陈列馆内,帕赫将这幅专程从法国带来的、长1.85米、宽1.49米的大型油画作品,连同其余4张以中国慰安妇遭遇为主题的油画正式无偿捐赠给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

 

  捐赠仪式现场

  时隔两个月后重回南京利济巷陈列馆,帕赫对这一切并不陌生,今年9月到10月,帕赫为更好地了解中国慰安妇的历史,曾专门在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待了一个月,一边查阅历史资料,一边进行油画创作。捐赠仪式正式开始前,帕赫专门来到位于主题展馆二楼的站在一尊“哭泣的慰安妇”雕像前,沉默了许久后,拿起旁边的毛巾,轻轻地擦去了从雕像眼角渗出的泪滴。

  克里斯蒂安·帕赫作品·《说“不”的女人》

  克里斯蒂安·帕赫生于1961年,是法国知名油画家、法国功勋和奉献联盟委员会会员,曾被法兰西学院授予法兰西骑士院士荣誉。他的作品充满法国人的浪漫情怀,被包括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内的欧洲名流收藏。

  克里斯蒂安·帕赫作品·《地狱的眼睛》

  如果不是三年前那次在中国江南的旅行,帕赫坦言,同许多欧洲人一样,他对中国慰安妇的历史几乎一无所知。

  2014年,在一次从天津去杭州的旅途中,途径南京时,一位朋友向他讲述了1937年日军在南京制造的大屠杀惨案,让帕赫深受震动;几天后,他偶然看到了时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的新闻,自此萌生了创作南京大屠杀专题油画的念头。

  “和中国相似,法国也在二战时遭到了德国的侵略,但战后德国对这段罪行做了很多弥补措施,反观日本,我不能理解一个国家怎么能否认曾经犯下的罪行。”

  克里斯蒂安·帕赫作品·《南京,为和平而努力》

  此后几年, 帕赫查阅了大量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史料,还专程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2015年1月,他开始着手进行创作,6个月后,油画《暴行》诞生。帕赫告诉记者,这是他30年绘画生涯中创作的最宏大、也是最艰难的一幅作品。

  同年12月,帕赫将《暴行》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此次捐赠的油画《南京痛苦的嘶吼》和《暴行》是姊妹篇。“《暴行》反映的是日本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泯灭人性的屠杀暴行,而《南京痛苦的嘶吼》反映的是数十万中国妇女在日军侵华期间惨遭蹂躏的悲惨命运。”

  帕赫坦言,在国际社会中,最早可以看到韩国的“慰安妇”幸存者站出来,表达不满,而彼时中国人的声音却相对较弱。他希望:“以绘画的形式声援中国’慰安妇’幸存者,为她们提供精神支持,为她们鸣不平。”

  克里斯蒂安·帕赫作品·《南京痛苦的嘶吼》

  除《南京痛苦的嘶吼》外,帕赫捐赠的另外四幅作品均为今年秋天到访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时,绘制的油画作品。为了更好地贴近中国“慰安妇”当年的经历,今年9月到10月间,帕赫专门向陈列馆借用了一间屋子进行创作。

  与《南京痛苦的嘶吼》灰暗压抑的色调相比,作品《说“不”的女人》色彩明艳,但在这种明艳的对比下,呈现的却是同样的痛苦;无论是《说‘不’的女人》穿着黄色军装的日军与裸露的带着鲜血的女性还是《体检》中,日本哨所外排队等待的无助女子,亦或者《地狱的眼睛》中,眼神空洞而绝望的女孩,呈现的都是如同置身地狱的压抑与绝望。

  对于帕赫本人而言,这样的浸入式创作也时常让他身处痛苦中。“在陈列馆的一个月创作时间里,每天看到墙上’慰安妇’的图片,看到她们痛苦的表情,心里感觉很沉重,很悲伤。那段时间,我都不会笑了。一到陈列馆,就会有一种压抑感,我觉得那是一个会让人不自觉哭泣的地方。”

  也正因为如此,帕赫“几乎是一气呵成画了这几幅画,就是想向世界展示二战期间,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性暴力罪行。”他说。除了向中国捐赠油画外,帕赫还在法国举办了以中国慰安妇为主题的画展,他希望以这种形式让更多欧洲人了解这段历史。

  在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创作之余,帕赫也参观了南京诸多景点。“南京现在发展很好。难以置信,80年前,在这座城市,日军曾残忍屠杀了30多万中国人。我要用画笔把当年人们所受的苦难画出来,告诉更多人!让大家为了人类和平共同努力!”

  “这是身为一个艺术家的责任。”帕赫说。

  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

  如今的南京利济巷的慰安妇旧址陈列馆,主要由八栋民国时期的历史建筑组成,其中的主体建筑是一座二层的小楼,陈列着日军慰安所与“慰安妇”史实及罪证,很少有人知道,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这几栋小楼就是日军专用的慰安所。日军占领南京后,将利济巷2号改造为“东云慰安所”,将18号改造为“故乡楼慰安所”。2003年,朝鲜籍“慰安妇”曾来到“东云慰安所”第19号房间现场指认,利济巷也成为唯一经在世的外籍“慰安妇”指认的慰安所。

  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执行馆长苏智良告诉记者,南京至少有60多个慰安所,除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外,在下关、夫子庙周边、汤山等地都有慰安所。“我们已经组成团队,对南京慰安所进行研究。”苏智良表示,计划明年出书,专门介绍南京慰安所。

  记者了解到,为了调研南京的慰安所旧址,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专门成立了一支10多人组成的调研团队,据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执行官张侯曙光介绍,目前团队正在抓紧进行“慰安妇”口述历史的“抢救”工作,“随着这些老人年龄越来越大,我们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必须抓紧做。”

编辑: 孙丁玲

法国著名画家帕赫绘制“中国慰安妇”油画 揭露日军罪行

今天(12日)上午,在南京利济巷的慰安妇旧址陈列馆内,帕赫将这幅专程从法国带来的、长1.85米、宽1.49米的大型油画作品,连同其余4张以中国慰安妇遭遇为主题的油画正式无偿捐赠给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