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全国数位大国工匠来京亮绝活:生蛋钻孔 壳破膜完好

2017-12-07 17:2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2月7日消息(记者王晶)电钻嗡嗡的马达声、看展人的来往驻足,几乎没有惊扰到来自中国兵器西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工具二分厂的钳工张新停。

  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的2017国防邮电产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上,记者挤进围观的人群,只见张新停一只手端着直径只有0.3毫米的钻头,屏息凝神,轻触面前小小的鹌鹑蛋……

  张新停在演示如何能让电钻钻鹌鹑蛋并使壳碎膜不破 央广网记者王晶 摄

  大约3分钟后,蛋壳粉末落下,一个圆形的蛋皮脱落,但蛋膜却保存完好。这是记者在今天开幕的“2017国防邮电产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暨创新成果洽谈会”上看到的一幕。

  今年45岁的大国工匠张新停个子不高、不善言谈,他的展台位于3000平方米展厅靠正门的不远处,在成果展开展的半小时内,从西安特意赶来的他一直在为前来参展的嘉宾展示电钻钻鸡蛋等绝活儿,并保证一分钟钻5个孔且蛋膜不破。在展示过程中,张新停还轻轻举起电钻,在底下垫有气球的A4薄纸上钻出一个小孔,还能使得气球安然不破。

  被电钻钻过后的蛋壳 央广网记者王晶 摄

  类似于中国99A主战坦克等“大块头”军事装备要做到精准打击,离不开对弹药制作精度的控制,而张新停就是制作量具、为弹药“立规矩”的把关人。“我的计量单位以千分之一毫米为单位,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六十分之一。”张新停告诉记者,这样的精度可能连数控车床都无法达到。

  被电钻钻后的蛋壳在灯光下显得十分透明 摄 央广网记者王晶

  然而,在成果展现场,演示擅长绝技的不止张新停一位工匠,还有火箭发动机焊工高凤林、通信业界“中国光纤接入第一人”徐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女焊师潘玉华等28位大国工匠。

  这几年,“工匠精神”一词很火,小一支碳素笔、大到一架国产飞机,每一个零件及组装或是用于老百姓生活的光纤入户等生活问题,都离不开大国工匠。

 

  中国光纤接入第一人”徐珺接受记者采访,他的创举,使光网普及中的入户瓶颈得到技术性突破。央广网记者余易帆 摄

  展台上,当徐珺向外人介绍自己对中国光网的贡献时,总显得很谦虚,但由他带领研发的暗管入户四小工具、自制穿管器、FTTH工作台包、穿墙机器人、隐形光缆在内的创新成果,却解决了老百姓光纤入户布线中的主要矛盾。

  在另一侧展台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女技师潘玉华,向记者模拟展示了如何在一块一元硬币大小的电子板上,全凭手感精准焊接1144根细小的铅柱。“这是一块十几层的电路板,每块板的焊点都不一样。”潘玉华轻轻拿起一块不足手掌大小的电路板向记者介绍说,对着这样的微电子进行精密焊接,是她每天都要从事的工作。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女技师潘玉华 央广网记者余易帆 摄 

  提到焊工,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往往会想到男焊工或者火花四溅、粗放的电焊环境,不少人都会调侃潘玉华,称其为“女技师真‘好焊’”,但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她却模样清秀、手上丝毫没有被焊体烫过的痕迹,就是凭借着这样一双手,为国家的卫星研发提供了有力保障。

  她坦言,其实女焊师在焊接微小的焊板时,能更好地发挥和利用女性心思细腻的优势,但每天都要练习如何让心更静、手更稳。比如,要在在已经盛满水的水杯中投入一元硬币,保证水不会溢出,锻炼手的平衡感,而潘玉华的最高纪录是45枚硬币。

  创新成果展专门设立大国工匠展区 央广网记者余易帆 摄 

  据悉,该活动由中国国防邮电工会、中国国防邮电职工技术协会主办,展洽会设立大国工匠展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展区、职工创新三个主题展区,展区总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通过图文展板、实物、视频、现场演示等形式展示职工技术创新成果。

  期间,展洽会还将举办首届国防邮电产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颁奖仪式、“职工技术创新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等主题论坛,活动将持续至12月9日。

编辑: 郅怡婧

全国数位大国工匠来京亮绝活:生蛋钻孔 壳破膜完好

电钻嗡嗡的马达声、看展人的来往驻足,几乎没有惊扰到来自中国兵器西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工具二分厂的钳工张新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