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天眼”令中外学者震撼 “大国重器”名不虚传

2017-11-26 08:2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黔南11月26日消息(记者曹宇)23日,30多位中外青年学者和新闻网站编辑记者来到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在一处观景平台上,他们的眼光齐刷刷地聚焦在青山环绕中的一口“大锅”之中,这口“大锅”就是与天宫空间站、蛟龙号深潜器等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一同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中国天眼”。

  

  中国天眼(图片由新华社 欧东衢 摄)

  “中国天眼”就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设,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这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就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宣布,“中国天眼”发现2颗新脉冲星,这是我国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

  “中国天眼”让人震撼。在此次实地走访中,专家们真切感受到了新时代的巨大发展成就和中国的创新精神。

  来自俄罗斯的苏莉经常通过互联网了解中国各地和各个领域的发展,看到也翻译过许多中国努力发展研究太空技术的文章。早在活动启动仪式那天,苏莉就表示来贵州最想看“中国天眼”,这次亲眼看到之时,苏莉感慨“天眼真的让人感到震撼!”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任编辑盛玉红在看到天眼时表示真切地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创新的动力,深为中国人骄傲!期待新时代的中国在实现新目标的征程中,不断用创新精神来攻坚克难,打造更多像“天眼”这样的“中国智造”名片,让世界感受科技之美,共享更好的未来。

  央视评论员王石川感慨“‘中国天眼’果然名不虚传。”他认为从“中国天眼”中可以窥见实现民族复兴之路,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秘密。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以“天眼”为代表的科技成就,正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中国日报长期供稿人、自由撰稿人Connolly Bruce Alexander说,“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不可思议的东西,尽管需要爬山路,但很值得。因为这是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只有中国才可以做到。”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德中认为,中华民族是聪明智慧的民族。伟大的时代呼唤更多知识分子承担起赶超的责任。“天眼”的溢出效应使曾经的农业县华丽转身为“旅游大县”,对整个贵州的知名度与吸引力也有很大提升。只要广大知识分子承担起实实在在干事的责任,我们不能掌握的技术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突破必将造福中国人民,改变世界面貌。

编辑: 王文伟

“中国天眼”令中外学者震撼 “大国重器”名不虚传

23日,30多位中外青年学者和新闻网站编辑记者来到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在一处观景平台上,他们的眼光齐刷刷地聚焦在青山环绕中的一口“大锅”之中,这口“大锅”就是与天宫空间站、蛟龙号深潜器等作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成果一同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中国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