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马拉松的视障跑者:让更多人了解我们 障碍才会变少

2017-11-23 17:20:00来源:央广网

    

 
视频制作:陈振

  央广网上海11月23日消息(记者陈锐海)28岁的祝培华,有15年生活在黑暗中。  

  最近三年,彻底失明的他经常和其他视障者,结伴奔跑在黄浦江边。在11月12日举行的上海国际马拉松上,他花了三个小时,和陪跑员一起跑完23公里。

  “现在我出门遇到很多障碍,可能就是因为大多数人见到的视障者太少。那我就得出门,让别人多了解,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或者我们害怕什么,就不会去这么做,障碍才会越来越少。”祝培华说。

  跑出“黑暗”

  平坦的跑道上,彻底失明的祝培华,左手紧紧地握住一根麻绳,另一端连着一个健视者。在对方的引导下,他开始了黑暗中的奔跑。速度不慢,看起来跟其他人没什么两样。

  那种“感觉是舒服的”。

  尽管什么也看不到,但他可以放心地往前跑。“比起跑步机上没有位移的运动,室外跑步的感觉要丰富多了。”此前,由于看不见,出门不方便,从小就“很皮”、跑步跳高啥都玩的祝培华,只能在原封不动地“狂奔”在家里的跑步机上,“一个人太封闭了,也很压抑。”

  现在,有了健视者的“保驾护航”,他可以安心地跑出来。每周他们会在网络上发出跑步计划,慕名而来的视障者和健视者凑到一块儿,十几个人沿着黄浦江,花上一个钟头,跑个四五公里。

  他们边跑边聊天。慢慢地,了解多了,大家就发现,视障者“就是视力不好,有一些不方便,可能需要别人来协助一下。但大部分事情是可以独立去完成的,所以和大家没有太大的区别。”祝培华觉得,他应该走出家门,让人们更加了解视障群体,以消除偏见。

  消除偏见

  偏见随处存在,祝培华屡见不鲜。

  看着他拄着盲杖走了过来,有人会施予“同情”:“看不见,好可怜啊”;“盲人来了,大家快让一下”。祝培华对此感到莫名其妙,他不知道自己哪里可怜了。但当他迷失方向,真正需要帮助时,还没等到他走过去问路,却听到对方急促离开的脚步声。求助被拒的情况,他碰见过很多次,“可能是对盲人的恐惧吧”。

  更多的时候,偏见以好奇的形式出现。“他看不见,是不是也听不到?”“吃饭会不会塞到鼻孔里?”“上厕所会不会经常摔倒?”面对这些,祝培华很无奈:“大家好像觉得,你看不见了,就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待在家里听广播。那只是他们见得少,不了解而已。”

  说话时,祝培华语气淡定,但更多的是透露出一种自信的反驳。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的他,在“黑暗体验馆”里当培训师,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生活中,他“什么都可以做,跟大家没什么不一样”。

  每天早上,他拄着盲杖出门,沿着马路牙子走,再根据车流的声音判断路面的情况,慢慢地,一个人就走到了公司。晚上回到家,做饭、洗碗、打扫卫生,这些家务活他做起来得心应手。爱好数码的他,在网上自学编程语言。他音色不错,最近又开始迷恋配音工作,演起了广播剧。

  以前跟朋友一块儿吃饭,他们会主动帮他拉椅子,有时甚至把他摁到座位上,一起走路也少不了要拽着他。“大家愿意帮我,我还是很感谢,但是这些事我自己都能做。我需要一个平等的互动,而不是说我给你的帮助,你就必须接受。”现在接触多了,大家与他相处的姿态也就发生了变化。

  “他们会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

  通过“黑暗跑步”来消除偏见,只是一个开始。摆在祝培华面前的,还有许多障碍。

  马路上的盲道,不是被共享单车占用,就是被其他东西堵住。他走起来“胆战心惊”,好几次都撞了上去,一下就摔倒,膝盖都破了,“对盲道的信任度很低”。公共厕所他也不太敢去,缺乏无障碍标志,连便池在哪儿他都不知道,有时还会走到女厕。

  就在他的旁边,黑暗体验馆门口立着一个白色宣传牌,上面两只牵着的手五指相扣,那是视障者与健视者陪跑时的手势。底下有两行小字:“只要给视障群体一些平等的机会,他们可以做得和健全人一样好,甚至更好,因为他们会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

编辑: 郅怡婧

马拉松的视障跑者:让更多人了解我们 障碍才会变少

最近三年,彻底失明的他经常和其他视障者,结伴奔跑在黄浦江边。在11月12日举行的上海国际马拉松上,他花了三个小时,和陪跑员一起跑完23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