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产业结构调整或成大城市病治理“良方” 北京治霾成效初显

2017-09-29 17:3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929日消息(记者刘一荻 王晶)2013年以来,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为主要构成的雾霾污染在中国频频发生,波及1000多个市县镇,呈现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污染程度严重等特征,严重威胁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健康,也给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已无脉为代表的大城市病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霾锁中国,倒逼着环境治理,倒逼着发展转型,倒逼着能源革命。今日,《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0》(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报告》以“大国治霾之城市责任”为主题,讨论了当前中国雾霾治理所面临的一系列重点和难点,提出了城市健康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

  

  肖金成:“治理大城市病,对策就是要产业结构调整”

  大城市病,是指在大城市中出现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等“症状”。现如今,大城市病也成了困扰城市发展、影响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的突出问题。

  如何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研究院区域经济所所长肖金成认为,治理大城市病的首要对策就是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有的产业不一定要搬走,提高技术含量也是一个途径。对于高排放、技术含量低的产业不能一刀切都关。”

  此外,肖金成认为,治愈大城市病的关键还在环境和交通拥堵问题。在他看来,建立“反磁力中心”,搞组团式城市或成大城市病的“药方”:“现在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大,建成区面积大,体现的就是内部基础设施完善,水泥路、水泥屋顶对环境造成影响,这样就要考虑城市要不要边界。在离城市不远的地方聚集产业和人口,同样也可以起到加快发展的目的。”

  京津冀污染全国最重 北京治霾初显成效

  记者从《报告》中了解到,2016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同比增加11个。平均优良天数所占比例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7.1%。《报告》称,2016年全国空气质量总体向好,可见我国的雾霾治理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有数据指出,2016年我国一共出现8次大范围的中度到重度的持续性雾霾天气,与2015年相比减少三次,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占比从2013年的60.5%提高到2016年的74.2%,上升13.7%PM2.5浓度由年平均72μg/㎡,降至年平均50μg/㎡。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的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人口密集地区的空气污染程度依然较重,中部地区部分城市的PM2.5浓度较上年不降反升。各地雾霾由于成因各异,复合型特征突出,全国范围内重污染天气频发、空气污染现象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指出:“三大城市群中,京津冀地区应该是属于挑战更为严峻,我们74个重点监控的城市,最差的基本上都在京津冀地区,这也说明治霾的重点和难点应该要聚焦于这样一些地区。所以我们对于今后的治理,需要在釜底抽薪方面做一些工作。”

  随着政府出重拳治理雾霾,以及地方防治措施的升级,城市空气质量逐步得到改善,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降低,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和达标城市增加,雾霾天气出现频次和覆盖范围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雾霾治理措施实施以来空气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特别是在PM10SO2治理方面成效显著。目前北京市PM10SO2的年平均浓度已低于国家标准。但2016PM2.5年平均浓度仍超过国家标准一倍,NO2年平均浓度也呈现超标状态,雾霾治理依旧任重道远。

  深圳健康发展指数连续四年全国第一 京沪综合排名分列二三

  《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0》中对288座地级以上建制市进行了城市健康发展评价。《报告》显示,城市亚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不均衡发展特点依旧显著。

  记者从《报告》中了解到,2016年深圳、北京、上海、珠海、宁波、杭州、无锡、厦门、佛山和泉州十座城市位居城市健康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十位。其中来自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分别为五座四座和一座。深圳市的健康发展指数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位,北京和上海综合排名分列全国第二和第三位;珠海和宁波位居全国第四和第五位,泉州市健康发展指数首次进入全国前十位。从健康发展指数的内部结构看,综合排名综合排名靠前的城市各项指标得分,并不均衡,城市的健康发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城市规划研究室主任、 研究员单菁菁表示,2016年中国城市健康发展的总体空间格局较往年变化不大,“依然是东部地区排在最前列,健康指数接近45,显示出东部地区在城市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方面处于引领地位”。

  此外,从城市规模来看,健康城市中来自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占比达到70%,表明中等规模城市的各类健康指标较为均衡。而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小城市则存在各自发展短板,从城市行政等级来看,四座中仅有上海进入健康城市序列,19座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包括直辖市,有七座进入健康城市序列,占比为36.8%。而253座一般地级市仅有19座达到健康发展水平占比为7.5%,显示出当前在我国城市发展的资源配置中仍存在着明显的行政偏向。但单菁菁同时表示:“大城市仍然具有健康的优势,但不同规模城市健康发展的差距在缩小。”

编辑: 郅怡婧
关键词: 产业;结构;良方;治霾

产业结构调整或成大城市病治理“良方” 北京治霾成效初显

2013年以来,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为主要构成的雾霾污染在中国频频发生,波及1000多个市县镇,呈现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污染程度严重等特征,严重威胁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健康,也给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已无脉为代表的大城市病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