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拿什么拯救你,被占的自行车道?

2017-04-26 21:2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4月26日消息(记者孙冰洁 王永康)自行车,是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去年8月以来,ofo、摩拜、小蓝、酷骑等共享单车相继出现,企业先后投放车辆规模近70万辆,注册用户近1100万;仅ofo单车在北京的投放量就已达到25万左右。与共享单车的“爆发式”增长同时存在的,是市民骑行体验的不顺畅。

王永康摄

  记者体验:在北京,骑自行车有多难?   

  难点一:多种车共“抢”一米多宽的自行车道

  昨日下午,记者由东三环的双井骑摩拜前往潘家园。这一带人流车流密集,三环桥下的一段车道上几乎都被机动车挤占,从双井地铁站开始大堵,外卖电动车、自行车全部挤在一条一米宽左右的自行车道上,骑两步就得停下。

    北京丰台南路附近,被“挤压”的自行车道 王永康摄

  

  骑行的过程中,记者要不断堤防旁边突然打开的车门,身后突然窜出的外卖电动车。

  没到有路口的地方,需要骑得特别慢,因为随时会有车从后面冲出来拐弯,逼的骑行者必须停下;且拐弯的车很多都不打灯,或临时打灯,自行车不得不为其让路。

  不到两公里的距离,记者几乎用了半小时,其中还险些被窜出的电动车剐蹭。  

  难点二:自行车道成机动车停车场

  即使在已经划分好的自行车道上,仍有不少路段变为机动车的“停车场”。

  华威南路,整个自行车道几乎都变成了旅游大巴车“停车场”,记者粗略数了下,由北向南大约500米,停了数十辆大巴车,把自行车道全部占满,骑自行车即使“钻空”也无法通行。

  下午六点左右,家住附近的杨先生在经过此路段时,很自然地上了车行道。“自行车道没法走,尤其早上,上班时间后面会堵着一大堆自行车;还有随时在红绿灯路口占道的,在自行车道开车的,太多太多了,然后就是公交车,个大,但也不能欺负人啊,每次都是呼啸着从你身边开过,旁边就是小轿车,也必须停下来让给他,要是你不让,他的大喇叭就开始工作了,吵死你,哎~~真是无奈。”

  这样的路段并不少见,在朝阳路西向东方向,从慈云寺桥到东八里庄的公交站牌处,路边全停满了小汽车,自行车只得与小汽车“争夺”车道。

  难点三:自行车道突然“中断”

  “有一次我在学院路骑车,离学校不到三公里,一位开车门不看路况的的大哥,一个用力,就把正在自行车道上我拍在了路上,膝盖和手肘出血,眼镜也飞出了很远万幸的是身后一辆小轿车及时踩了刹车,要不然……”

  北京语言大学的一位学生给记者讲述了自己“惨痛”的骑行经历。

  这一带大学集中,人流量车流量都很大,因道路规划原因,一些自行车道,行至半途往往会“中断”。

  这样的路段在北京并不少见。

  记者昨日沿北四环由西向东行驶,到惠新西街向南拐时,本来有一段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的栏杆隔离带。

  但这排栏杆只有100米左右,便中断。骑车人此时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到人行道上骑行,要么在辅路外侧车道“穿梭”在机动车中间。向南大约200米之后,自行车道才“恢复”。 

  被访者感言

  “拿生命在环保”

  中关村IT从业人员杨宇

  “现在最大的效率障碍是车道被占,以及机动车右拐不打灯和拐弯不让直行。”选择共享单车出行的三个月里,他经历了两次较重的事故,一次是因外卖电动车晚上在自行车道逆行,被撞倒;一次是骑行中后轮被后方电动车前轮刮到。

  “真是拿生命在环保。”

  “这样下去,还怎么绿色骑行啊”。

  陆先生

  3金融从业人员

  “之前走路的时候觉得开车的总鸣笛,右转弯不让人;开车的时候觉得行人老闯红灯,乱穿马路;骑自行车时发现自行车道总是被占。”32岁的陆桥感慨道,机动车已经严重挤压了自行车的行动空间。

  “那种两轮的电动摩托车、三轮的残疾人专用车,都是走自行车道,无论哪一个从我身边超过去,都会让我心头一惊。”

  北京西城某路段,自行车道被占,网络视频截图

  谁“锁住”了自行车道?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在北京四环内适合骑行的路段,公认比较适合骑行的28条道路中,仅有18条道路基本达到了“安静、林荫、安全、车少”等要求,而且主要集中在后海北河沿、文津街、东交民巷等次干道和公园周边。

  而诸如北四环中路、地安门东大街、崇文门内大街等环线和主要大道却普遍存在“车多、乱、嘈杂”等现象,被认为非常不适合骑行。

  公安部交管局的一份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9亿辆,其中汽车1.94亿辆。

  而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从30年前的不足20万辆,激增至548万辆,位列全国第一。

  图片来自网络

  与几十年间北京汽车的高速增长相比,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还是一个骑行大国,自行车在我国城市中的拥有量已达饱和状态。

  时至今日,根据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发布的综合交通调查结果显示,在2016年7月第五次普查之前,自行车出行比例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主要因为自行车出行环境亟须改善。

  其中,非机动车道缺少有效隔离设施、机动车侵占自行车出行空间是影响自行车出行的重要因素。

  机动车进出停车位及通过路段时占用非机动车道,造成自行车行驶空间被挤占,自行车被夹在机动车缝隙之中的现象屡见不鲜。

  与自行车道被占并存的,是一些路段几乎没有自行车道标识,在自行车和汽车之间也没有任何隔离带,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三元桥、国贸桥到劲松桥附近一带都有这样的路段,同方向快速行驶的汽车,对骑行者造成很大的安全威胁。 

  自行车道被“霸占”的根源 

  事实上,早在2004年出台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中,自行车交通发展战略就首次被提出。而今,随着共享单车的迅速发展,城市慢行系统中的自行车道问题也日益凸显。 

  还自行车路权,缓解停车矛盾,被北京市交通委列为“实施缓解交通拥堵工作方案”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停车不入位、占道停车,停车企业挂靠经营、层层转包、以包代管,议价乱收费、逃缴费,“黑停车场”、私设地桩地锁等问题普遍存在。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爽注意到,由于以往缺乏有效管理,加剧了停车场的“死循环”。“能在路侧停车,人们便不愿付费停在停车场;开发商也没有建设停车场的动力;没有足够的停车场,又难以严管路侧停车。”

  也因此,非机动车道屡屡被“霸占”。

  如何还自行车“路权”?

  2013年,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把加快在全国城市建设步行、自行车绿道,确定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六项重点任务之一。

  同年,北京市启动步行和自行车系统整治,畅通步道和自行车道系统,实现还路于行人和自行车,至今共计完成步道和自行车道治理1066公里。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所的专家,也在设法把过宽的非机动车道缩窄,并加上物理隔离,阻止机动车辆进入。更为理想的方式是,缩减一些路段的机动车道,将长期被机动车抢占的路权还给非机动车和行人。 

  这项工作并不简单。记者梳理发现,道路分属于多个部门管理:规划部门规定道路红线宽度,交通委负责运营管理,路政局负责地面铺砖建设……

  另有专家认为,过去30年里,为拓宽机动车道占用非机动车道甚至人行道成了实际中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做法。“ ‘车本位’思想在放大,而‘人’的舒适感则被后置。” 

  在机动车道的挤压下,自行车道被迫“瘦身”,有的只剩1米宽,最窄处仅容一人侧身走过。 

  今年4月,《北京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草案送审稿)》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推动“停车立法”,与此同时,改善自行车出行环境的一系列举措也在进行中。

  按照规划,“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将完成全市城市道路步行自行车系统3200公里治理工作,为绿色出行创造有利条件。

  如果一切顺利,自行车有望回归本位。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路人皆为化名)

编辑: 范斯腾
关键词: 自行车;共享单车;自行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