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经济攻坚十问|“二娃” 来了, 甜蜜的烦恼咋解决?

2017-03-15 10:44:00来源:央广网

  【核心提示】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开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6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十三五”实现了良好开局。在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经济能够稳住很不容易,出现诸多向好变化更为难得。 “精准扶贫,老区会有啥新变化?”“共享经济还会怎样改变生活?” “看病贵、看病难解决了吗?”“为企业减负后,小微企业感受到了吗?”……随着改革逐渐进入攻坚期,中国经济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我们应该如何积极应对?针对当下中国经济的热点话题,央广网记者采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众多专家学者,汇聚他们针对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的建议,展望中国经济的光明前景。

 

  央广网北京3月15日消息(记者 张雷)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一年有余,但有关二孩政策的讨论却总伴随着年轻父母们的各种担忧:“生娃没床位”、“养娃成本高”、“二孩入园难”……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2016年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第一年,全国住院分娩婴儿活产数为1800多万,是2000年以来出生规模最大的一年,较“十二五”期间的年平均水平增加了200万人。

  “家有二宝”!如何解决“医、食、住、学”的难题?成为了摆在“全面二孩儿政策”面前的头等难题。

  医: “十三五”期间增加产科床位8.9万张

  生育二孩儿,首先想到的就是医疗。根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第一年,全国新出生人口1800多万人,其中有45%来自两孩家庭。

  面对出生人口的骤增,如何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

  记者看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适应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加强生育医疗保健服务。”

  在3月8日的“两会部长通道”上,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表示,要通过加强省市县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医院内部挖掘潜力等方式,在“十三五”期间增加产科床位8.9万张,基本满足生育需求。

  生二孩儿难,给二孩儿看病同样不轻松。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2016年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每千名0至14岁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仅为0.53人。儿科医生缺口在20万左右。而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儿科医生的缺口可能会越来越大。

  “儿科医生是一个高风险低收入的职业,这是基层儿科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加强儿科队伍建设,提高儿科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司富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全国政协委员、济南军区第150中心医院院长高春芳给出了这样的数据:“综合性医院的儿科医生处于弱势群体,薪酬低,职业稳定度低,流失率近10%。”

  “要发挥调动综合性医院的儿科力量,政策上应要重点关注综合性医院的儿科力量。因此,制定政策方面尤其要关注年轻人,倾听他们的声音,采取具体措施加强青年儿科医生的培养,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提高薪酬待遇,增加青年医生的岗位自豪感,形成让更多年轻人愿意从事儿科职业,安心从事儿科工作的局面。”政协委员高春芳说。

  针对这个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将加大妇幼健康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广泛开展产科、儿科医务人员岗位培训和转岗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力争增加产科医生和助产士14万名。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儿科医生荒”会得到有效缓解。

  食:个税改革或减轻二孩家庭负担

  生儿养儿,多一个宝宝可并不仅仅是多一个人吃饭那么简单。“生了二宝,意味着双倍的生活费用、教育费用,还得换房换车,养不起。”网友的吐槽说出了不少年轻父母的心声。

  “生育二孩,家庭要面临很多困难,我们也希望政府能担起更大的责任,真正实现‘全面二孩’”。全国人大代表贺优琳呼吁对生育二孩进行财政补贴奖励等优惠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女子学院教授孙晓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给二孩家庭发放生育津贴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我考察各个国家育儿津贴方面的政策之后得出的结论,不少国家都发放生育津贴,尤其是日本,小孩出生后政府每个月给3万日元,这个数目随着小孩年纪的增长而递减。”

  而针对津贴发放的标准,孙晓梅代表认为可以根据各个地区不同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政策。“根据自己的财政收入等实际情况,选择按月、按年或按季度发都可以。财政收入高的地区,可以适当多发一些。我觉得二孩补贴可以按照给老人发放津贴的方式,孩子应该比老人多一些,起码应该够奶粉钱,至少几百元吧。”

  现代社会,家庭对子女的培养模式早已转变,父母追求优生优育孩子,给孩子提供物质上的保障,而这也意味着巨额的经济投入。

  “有关二孩家庭的教育等支出,这是要考虑的。”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财政部部长肖捷给大家打了一针强心剂。他表示:“个税改革方案将考虑制定另一项新的政策,就是适当增加与家庭生计相关的专项开支扣除项目,如有关“二孩”家庭的教育等支出会考虑在内。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减轻纳税人的负担。”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旭也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在探索引入保险解决家庭二孩生育的经济压力。”

  住:住房优惠政策上,向生育二孩的家庭倾斜

  “换大房子”对于大部分二孩儿家庭来说,已经成为马上就要考虑的问题。

  因为“高房价”,在现在的房产市场里,特别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两居室是不可争议的刚需。然而全面二胎政策的落地,让三居室的地位一下子水涨船高。

  孩子小时候尚且可以用上下床过渡。但如果孩子长大,哪怕性别相同,还是需要一定的个人空间。那个时候,想要三代同堂,大三居也许才是刚需产品。

  面对这个问题,就有政协委员曾经建议,新建房地产项目在确保容积率不变的情况下,适当调整大小户型面积比例,以适应市场需求,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

  面对住房难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孙晓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国家应该在“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住房优惠政策上,向生育二孩的家庭倾斜。

  说起房子,自然就不得不提高价的学区房,这已经成为诸多普通家庭“不能承受之重”。全国人大代表高阿莉认为,买“天价学区房”,不如改善家庭教育品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高阿莉说:“花高价去买学区房、上好学校、高价上补习班等等,这些都不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根本条件。俗话讲‘3岁看老’,也就是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孩子永远是父母的影子,培养他良好的生活习惯、品德和意志品质才是更重要的。”

  学:制度规范 呼吁出台“学前教育法”

  时间飞逝,孩子的成长似乎只是一眨眼的功夫。今年,第一批“单独二孩”的孩子已经该进幼儿园了,而明年“全面二孩”的孩子也将面临入园,可以想见社会对于学前教育的需求会更加迫切。

  “学前教育看似只是一个孩子的教育,实际却和孩子背后整个家庭的幸福度、获得感密切相关。”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庞丽娟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2015年底,我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为75%,尽管比2009年的50.9%提高了近一半,仍然意味着我国还有1/4的儿童无法接受学前教育。特别是在我国中西部的特困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普遍在50%以下,不少贫困县甚至仅30%-40%;在一些中西部省份的市县,仍不能实现每一个乡镇都拥有一所幼儿园。

  “我国学前教育取得了很大发展,但由于长期底子薄、历史欠账多,仍然是教育体系中的最薄弱环节。”因此庞丽娟建议,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学前教育性质、地位。“它是国家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对促进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社会公平、脱贫攻坚等均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与此同时还要明确规定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的主要责任。”

  全国人大代表刘玲也同样关注学前教育,并呼吁制定0-3岁托幼行业标准。

  “0-3岁托幼工作不仅关乎女性就业与发展,更影响人口再生产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家庭的问题,更是社会的问题。建议及早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采取相应措施,解决0-3岁托幼难题,解除广大家庭,尤其是女性的后顾之忧。”刘玲说。

编辑: 张佳琪
关键词: 经济攻坚十问;二宝;甜蜜;烦恼